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生态美育的概念探源

发布时间:2019-11-02 03:44
【摘要】:生态美育是中国美育发展的当代诉求与国际环境教育和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视域融合的产物,是中国美育研究的一种生态学范式。生态式艺术教育、生态美学的美育、生态存在论的美育是生态美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生态美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形式,因此有广义的生态美育、狭义的生态美育和最狭义的生态美育三种概念的区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繁仁;;试论生态审美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滕守尧;论生态式艺术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祁海文;走向生态美育——对生态美学发展的一种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陈国雄;论生态美学的美育[J];云梦学刊;2002年06期

5 党圣元;;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燕;;剥去文明外衣后,人类的生存境况——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热爱生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2 欧阳靖;;《黑骏马》的生态审美之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昝楠楠;陈刚;;北京奥运建筑艺术美漫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彭静悦;;基于“对话”理论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5 许迪楼;;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魏中华,王珊;公路景观的色彩效应[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薛岩;;《虹》片断的意蕴探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8 陈一智;刘丽;李强;;《消失的地平线》对构建和谐旅游的几点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3期

9 古开弼;黄兰秋;;广东现存明清时期涉林碑刻的生态文化透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日明;孟祥彬;李险峰;;园林植物生态美分析[J];北京园林;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青;;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3 张敏;;清水江流域林业生态文化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5 章汝先;;论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与根本出路[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6 李雄;;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结构特征[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化教学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晓静;;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拓展[A];2009’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一河;傅伯杰;陈利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从两难到双赢及其现实途径[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韩喜平;李恩;;生态文化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舒爱华;我国生态旅游行政执法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玉娟;艺术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9 曾蕾;云南亚热带山地乡村景观构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吴雅婷;昆明近郊农家乐室内外空间艺术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刚;刘文良;;文学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的困境与超越[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2 党圣元;;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3 李萌羽;生态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J];东岳论丛;2003年04期

4 王诺;宋丽丽;韦清琦;;生态批评三人谈[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万书元;生态美学的性质及其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6 陈茂林;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7 张进;;社会能量叙事与生态美学方法论[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吴秀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态文学——关于当下生态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创作;2006年01期

9 徐恒醇;生态美放谈——生态美学论纲[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10期

10 徐治平;;生态危机时代的生态散文——中西生态散文管窥[J];南方文坛;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鲁枢元;[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王 诺 陈 初;[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良;;国内生态文学研究述要[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杨延生;孙波;;中国生态文学:在夹缝中艰难成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3 赵树勤;刘倩;;从“浅绿”到“深绿”——新时期生态文学研究综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张晓琴;;论生态文学的内涵与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温阜敏;饶坚;;中国生态文学之现状、问题与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6 崔昕平;;文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生态文学[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董雪;;关于生态文学的思考——由《困豹》说开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纪秀明;;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综述(1979-2008)——兼论生态文学与批评在中国的演进[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张丽军;;生态文学的发生学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谢忆梅;;论辽宁生态文学特点[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盛泉;生态角度的文学重审与文学批评[N];中国保险报;2004年

2 姜桂华;《欧美生态文学》读后[N];光明日报;2004年

3 刘宁;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学[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4 姜桂华;生态文学蓬勃生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5 张冰;《欧美生态文学》[N];文艺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胡军 韩晓雪;生态文学首先应是审美的[N];文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薛百成;以文学的姿态痴迷我家乡的鹤[N];辽宁日报;2007年

8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的成员、外国生态文学方向的研究生 陈蕾;2007年国外生态文学回眸[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9 钱志富;用生态文学的写作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N];文艺报;2008年

10 彭定安;生态文学之花[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晓琴;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宋俊宏;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张鹏;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D];上海大学;2009年

4 吴景明;走向和谐:人与自然的双重变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王静;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刘亚利;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8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志勇;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文学及其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钟华;论中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3 完玛才让;论藏族生态文学的功能及责任[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松波;生态文学与满都麦生态文化小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贺楠;生态文学的新世纪[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晓琴;论生态文学的环保思想与现实价值[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李瑞芳;台湾生态文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李虹;当代文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丽军;生态文学:存在困境的艺术显现,,精神革命的审美预演[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谢鹏敏;论文艺的生态功能[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4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554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