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当代学校德育模式建构探析

发布时间:2020-04-15 00:13
【摘要】: 纵观西方德育研究发展史,道德教育理论可谓百花齐放,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研究大多集中在思辨范围之内,考虑德育理论的“应然”多于“实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而未能给学校德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社会问题的加剧,人们加强了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关注,这对学校道德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道德理论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并以实践研究、实证研究为主,“模式”研究应运而生,一系列璀璨夺目的德育模式划过德育理论研究沉寂的天空,道德教育理论家们构建了许多引人注目、影响深远的德育模式,其中,代表“当代道德教育的概貌和研究深度”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体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 审视我国德育研究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德育规律和方法,对德育实践产生过积极、广泛的影响,但也同样凸现出其理论偏于哲学思辨或停留于经验表述的缺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德育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引进了国外许多研究流派的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我国德育理论的丰富、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中,由于模式的本质特征与要求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德育研究走向相契合,加之建构模式是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所以对德育模式的研究成为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出版了一批文章和著作。但是这些文章和著作主要集中在介绍、引进、评价当代西方德育模式的研究层面,对德育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对如何运用建模的方法提升我国当代德育实践中涌现出的新鲜经验的研究更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模式建构”的视角切入这 一问题,以期从方法论上为我国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在实践中提 高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德育模式基本理论的概述,目的是揭示德 育模式的本质,阐明德育模式的特征,说明德育模式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提 出并重点阐释德育模式应该具有“道德教育主题、活动目标、条件资源和操作 程序”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为德育模式建构的探讨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部分 选择了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体谅模式、社 会行动模式四种德育模式,从“模式建构要素”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一是验 证德育模式必然拥有道德教育主题、活动目标、条件资源和操作程序的观点, 二是揭示出这些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有何参考和借鉴价值:第三部 分,,在分析西方当代德育模式基础上探讨当代德育模式的走向,并以德育模式 结构要素及我国德育现代化进程的特点为基石,就指导思想、理论基础、适用 范围、运用条件、师生地位、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建构我国学校德育模式的有关 策略。 模式上秉抽象理论下承具体实践,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建构模式 源起于解决特定的问题,解决问题是建立模式的目的。西方的德育模式传递和 发展了一套适合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政治民主制度的道德规范,我国 建构德育模式的关键在于促进现实德育实践中己经存在的德育模式的理念从自 发走向自觉,自觉地在德育模式结构要素框架指导下,把握当代德育模式的世 纪走向,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模式建构策略,那么,德育模式解决现代道德教育 矛盾的魅力将由可能性走向现实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巫燕娜;;浅论在高校中引进“体谅德育模式”[J];吉林教育;2011年23期

2 王康娟;聂学富;;生态德育——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德育新模式[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祖华;;对话共鸣德育模式的时代意蕴[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华杨;;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探索——以独立学院为例[J];民族论坛;2011年12期

5 徐丽素;;社会思品课堂的德育美育化探析[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6 李贵兰;;高校德育与生产力关系的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7 彭忠信;尹阳春;;论工具性德育模式的局限及根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8 周利方;;高校德育教育中服务性学习模式的建构策略[J];党史文苑;2011年16期

9 陈睿;;学校德育改革的观念更新与目标探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潘莉平;;体谅模式下思想政治课实施感恩教育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郑利荣;;“体谅德育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民权;邱琦峰;;中职学校“QV德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积生;陈群辉;;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思路[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牛磊;陈栋;康健;;以“创先争优”为契机的研究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科燕;;中职学校教育科研应注重实效性[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常剑平;;嘉言善行 成人之善——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友善用脑”之我见[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7 顾威;;浅谈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构成及培养途径[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孙亮;孙殿武;;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微山县第三中学校长 郝登宝;深化感恩教育 创新德育模式[N];济宁日报;2011年

2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副教授 左伟清;建构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德育模式[N];南方日报;2011年

3 丹阳市正则小学 赵辛辰;构建文化德育模式 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江苏教育报;2011年

4 记者 罗霞;云南师大集成资源创新德育模式[N];云南日报;2011年

5 古浪县大靖镇春生初级中学 郭燕山;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初探[N];甘肃日报;2010年

6 驻站记者 陈国民 通讯员 辛慧廷;左旗廉政文化融入校园[N];赤峰日报;2009年

7 记者 刘联;市一职校德育模式亮相全省[N];珠海特区报;2009年

8 高博;实施序列化的好习惯教育 建构系统化的德育模式[N];中国教师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朱振岳;创设个性化亲情化德育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记者 涂洪长;鼓励“两耳多闻窗外事” 福州三中创新德育模式[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光仪;当代学校德育模式建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玉平;强化高校体验性德育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铁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曲丹辉;中等职业学校导引激励型德育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勇;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困境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小凤;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程序;综合高中德育模式的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友梅;管理学视野下的当代高校实践德育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郑旭华;军校主体性德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彭正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7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27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f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