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

发布时间:2020-04-26 09:55
【摘要】: 当今人类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和转型的时期,如何理解人?以人为目标的 教育何为?“类”哲学理论为研究人与教育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视野。 “类”哲学认为,“类”是人性规定的特有的理念,它具有自为性、超越性、 个性多样化的内在统一性、历史性和发展性。人的“类”关系体现的就是一种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本质的内在统一的一体性关系。 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综合。作为“类”存在,人只有由自然 性、社会性向精神性发展、提升时,才能成为完善的人。精神是教育的永恒主 题。在“群体本位”阶段,个体人依附于群体共同体之中,共同体成为“人” 的化身,具有超个人性和非生命性,人的形象表现为神圣化的“抽象实体”。“神 圣化人生境界”作为超越现实人生的精神境界,,成为古代教育价值的基本取向, 注重人文教化,以“善”的智慧指引人们心灵向善,促使人们趋向共同体所规 范的神圣化的精神境界。在“个体本位”阶段,个体人获得了“人”的性质, 取得了独立的人格。个人主体性的张扬与科学革命赢得了征服自然的成功。为 适应征服自然、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科技教育取得了学校教育主导地位,工 具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在科技教育的深刻影响下,人的生存价值和意 义逐渐远离学校教育。个人主体性的片面张扬因欠缺人文关怀,人的精神世界 在教育中失落。人是教育的目的。人不能无精神。教育亦不能无精神,尤其在 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当代教育中。在人类由个人主体逐步走向“类”主体的 今天,人们关怀人自身及其世界,成为拥有人性全部特征且具有丰富精神世界 的“类”存在,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让“类”精神教育走进当今教育 l:日回回叫 砌十受拈讼丁 \’、lerw MASTERS THESIS 世界,培养人的“类”精神,是发展人性,促使人成为“完善的人”的历史性 必然。 当今人类因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文化危机的严重影响而面临着生存 与发展的困境。人类共同的命运寄予共同的关心,追求个人、社会、人类利益 的统一,走出精神世界的困惑,趋向人性的真、善、美的精神世界,整合功利 与人文,都迫切要求当今教育培养人的“类”精神。 构建人的“类”精神,以启发人的生存意义,将人生引向精神价值的追求, 成就丰满的人性,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追求。 “类”精神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本质的关系, 关心人及其赖以生存的一切,追求人性发展与完善的超越精神。“类”精神教育 是培养人的“类”精神的教育,以丰满人之为人的精神性为旨归,以“类”伦 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注重主体间的交往与“类”生活的体验。因“类”精神教 育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其研究应以人文的认识方式进行。 “类”精神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走进人的现实生活与教育世界,其人文意 义必将是深远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岩;论当代青年的精神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7期

2 孙路尧;庄岚;;当代大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J];青年与社会;2019年02期

3 王坤庆;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4 黄科;;浅谈在大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J];新西部(理论版);2015年01期

5 郭昌文;;蒋介石与黄埔军校的精神教育[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柴永昌;;新时代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劳动精神教育[J];学习月刊;2019年03期

7 赵惠锁;;认真精神教育的断想[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08期

8 高凡夫;边姝天;;大学生抗战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传承;2016年11期

9 胡正娟;孙莹炜;焦光源;李志凤;李爽;马宁;刘芳;;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年03期

10 申红娟;;建好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传承柴达木石油精神[J];青海党的生活;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再生;;高校加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2 马瑞;;教育生态视角下的我国青少年体育精神教育的环境因素[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杨福泉;;滥用“国学”不利于中华文化认同——呼唤更为整合包容的当代中华文化精神教育(节选)[A];共识(2011春刊05)[C];2011年

4 余省威;余倩倩;刘定乾;厉阳;张丰;;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C];2017年

5 蒋方新;袁永军;陈尚志;吴桐;;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6 刘必豪;郭莹;;开展“仁爱”精神教育的思考与实践[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成果选集[C];2011年

7 周冰;;当代教育要回归人性[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年

8 周冰;;当代教育要回归人性[A];荆楚学术2017年第8-9期[C];2017年

9 张雷;;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服务体系智慧化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以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大庆油田企业展馆为例[A];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10 沈达人;;寄语青少年:弘扬瞿秋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七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兆光邋特约记者 信小鹏;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客”盈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包巴雅尔;用十七大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N];通辽日报;2007年

3 记者 陈绍鹏 见习记者 徐佳一;弋阳以方志敏精神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N];上饶日报;2019年

4 记者 杨毅;证监会积极开展十九大精神教育培训[N];金融时报;2017年

5 记者 马婧妤;证监会党委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培训[N];上海证券报;2017年

6 记者 杨忠厚;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 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培训工作[N];辽宁日报;2017年

7 记者 陈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领导班子座谈会召开[N];攀枝花日报;2017年

8 记者 冯凯;张琪工作室获授卫生计生职业精神教育基地[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陈鹏 张哲浩;这是传统文化课,也是大学精神教育课[N];光明日报;2017年

10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慕堂;把培育工匠精神意识作为高职教育的新使命[N];甘肃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娜;当代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认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树铭;论当代中国“生态观点”的实践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永芹;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4 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小勇;当代发展风险问题的哲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6 雷蕾;当代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秦z

本文编号:2641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41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4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