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
发布时间:2020-04-28 09:57
【摘要】: 本研究旨在指出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应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等操作层面的提升,更应重视使学生达到心灵纯净、灵魂高尚、精神充实、焕发自由创造的生命活力,得到意义层面的提升。 意义是人之存在的意义,指的是人在对象化的活动中克服一切障碍、创造属人世界中的自我理解和自我确证。它表现为精神上的充盈、生命活力的激发、自我素质的超越以及人之主体性发挥的自由创造感等。因此现代教育寻求的意义指的是人在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的价值所作的反思,是教育过程中蕴含着的对学生主体的精神活动的一种指向和确认,它体现为对“人究竟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究竟对人意味着什么”等终极问题的反思和追问中生成的精神充盈感、生命的丰富感和终极关怀。 现代教育意义的失落表现在受教育者精神空虚、道德水准下降、价值观危机、学生心理扭曲、行为颓废等多方面。从外部来,工业社会对物质财富的过分占有引发的现代教育的逐利性、工业社会对理性秩序的片面追崇引发的现代教育的机械性、工业社会文化的感觉化引发的现代教育的低俗性是导致教育忽视和冷漠学生意义世界建构的外在原因。而现代教育自身的内在原因则在于它把教育当作了一个唯一的知识的授受过程,而远离了教育提升人的本质,忘却了引导人生的责任。这种异化深刻地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结果等各个方面。 本研究结合西方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探讨西方教育哲学对现代教育意义失落的批判和拯救之道。认为西方教育哲学对现代教育的批判集中在:现代教育遗忘了学生个体的存在、异化了学生个体的存在、扼杀了学生个体的生命意志、远离了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并从教育途径、教育方法上分析了西方教育哲学探索现代教育寻求意义的策略,指出了其内在的不足和缺陷。 尽管现代教育意义的失落在工业社会以促进民族国家和社会整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中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随着生命社会的初见端倪,这种忽视了受教育者精神关怀和提升、压制个人内在生命发展的教育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探索人生意义,促进生命的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成为整个时代,包括教育改革和发展关注的核心。 基于上述对现代教育意义失落的反思,结合时代和人发展的实践,本研究首 先提出了现代教育寻求意义的发展走向是:回归生命本源的教育、走向生活世 界的教育、体现终极关怀的教育、倡导科学与人文的教育、建构终身教育和终 身学习。进而分析了这种现代教育转型所应具备的人性观、发展观和知识观。 其次,提出建构这种现代教育转型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培养 学生天人和谐的自然观、群己统一的社会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和谐的价值 观和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人性观;课程实现从关注知识的课程形态向重视生命 意义的课程形态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控制关系,而是建构一种基于 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 最后,本研究结合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提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应防止局限 于教育在操作层面上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意义世界的建构是人之 现代化的根本体现。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将来求职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成为 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更应该打开一条通往精神生活之路,弓1导学生建 构完美的意义世界,获得充实而高远的意义人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0
本文编号:2643328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0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小刚;基于“过程理论”的课程理解及其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3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43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