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对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15 21:31
【摘要】: 教育技术从一个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演变成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教育技术学),大约经历了80多年的历史。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到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和系统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源于社会的、教育的变革,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人的发展。教育技术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证实了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亦即价值。当前教育技术领域的哲学观主要从科学主义的、人本主义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不同的哲学视角阐释教育技术、阐释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构成了一种需要和满足的关系,主体有需要的现实性、客体有满足的可能性。论述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内涵,必然涉及到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教育技术学价值的特性,即客观性、主体性、客体性和发展性。文章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宏观与微观体现,宏观上体现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体现教育平等,微观层面体现在为实现人的充分自主创设“人化”学习环境、促进教育交往方式多样化、充分挖掘人的创造性潜能等方面。本研究中分析教育技术学价值内涵与价值体现,其目的是为了对价值评价作基础,即文章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要对这种价值进行评价,首先应分析其评价依据、影响评价的因素以及评价的合理性问题,然后确定教育技术学价值的评价原则,如历史的分析与评价原则,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原则,以及利益的分析与评价原则。 探讨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是为了应用其指导实践,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步伐。这是本文期待的研究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0-0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赴;试论契约意识在主体建设中的作用[J];学术论坛;1988年05期

2 李盛业;试论师范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3 刘兆宇;教学中师生关系之我见[J];南都学坛;1997年01期

4 赵佩华;系统综合集成法的认识论探讨——主体性和客观性的问题[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7年02期

5 潘一禾;对现代大众主体性的重新描述和思考——从霍布斯《利维坦》的一个基本命题谈起[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6 孙迎光;人有选择的自由吗?[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6期

7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刍议[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2期

8 蒋建军;知识经济与主体性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高天明;后现代主义与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培养[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时志同,时峗,刘子刚,刘全明;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森林;;评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庄柏泉;王吉;;探索主体性教学规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4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红霞;;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罗忠;;数学教学凸现学生主体性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高远;;构建教师校本教研主体性平台,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鲁献慧;;人的主体性和现代人格建构[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2715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715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1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