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学校德育中诚信品质培养探询

发布时间:2020-06-16 00:54
【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社会一个亘古不老的主题。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誉”将更加成为人的重要资本。今日之青少年即将成为明日社会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时代的呼唤,青少年自身成长的迫切需要以及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应当成为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诚信缺失迅速蔓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侵蚀着人们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当代青少年也不例外,他们的诚信品质之现状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加强诚信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的诚信品质,是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必须提上学校德育的议事日程。本文正是针对当前社会诚信缺失这一现实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青少年诚信品质的培养进行了综合探讨。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论文立足于诚信越来越成为青少年难得的品质这一社会现实,指出加强诚信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诚信品质,是我国学校德育领域中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现实课题。 第一部分:诚信概念之厘定与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可能。论文对诚信含义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在充分吸收中西思想家关于诚信主要观点之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论文还对诚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指出必要性主要源于新世纪对青少年的客观要求和青少年自身成长的迫切需要两个方面;可能性则依存于“人的向善本性”和诚信伦理环境的改善中。 第二部分: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论文首先对社会各个领域隐藏着的诚信危机之现状进行了综合的描述,重点指出青少年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并用较多的笔墨对青少年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述。文章认为,传统文化思想的内在缺陷与“文革”遗毒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求利意识的诱发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规范的失衡、社会制度的不健全和政府行为的不规范以及家庭教育的缺陷与学校德育的偏颇等都是导致青少年诚信缺失的重要原 因。 第三部分:诚信教育:路在何方。论文认为,青少年诚信品质 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它需要学校德育自身的不断 变革,探索出一条与学生身心特点相吻合的切实可行的路子。文章 指出:传统的诚信教育不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在实施中,无论 是目的、过程、内容和方法都忽视了人的情感体验,背离了人的生 命的自由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尝试着提出“实施以体验和情 感生成为本的学校德育”之设想,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阐 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其次,需要创设良好的外部德育环境。 这种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诚信品质生 长的沃土;优化的社会环境是诚信品质培育的养料。最后,需要进 行诚信教育的整合。只有将德育内部各个方面的诚信教育融为一体, 学生的诚信品质才能获得完满的发展;也只有实现校内与校外诚信 教育的融合,学校、家庭、社会才能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共 同为培养青少年的诚信品质而发挥整体效益。 结束语: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小亚;高中生诚信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潘晓;诚实教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欢;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黄晓辉;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5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715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