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0-06-17 08:35
【摘要】: 梁漱溟是一位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从清末到民国,再到中华人们共和国的成立,几乎和这期间发生的大事都有关系,可以说他是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的见证者之一。美国学者艾恺曾说:“他一生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历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价值是否能适合于现代化。”其解决方案就是“乡村建设”,即通过社会教育的途径来实现乡村自救,构建乡村组织,“实际上是实现整体文化的复兴”。由于梁漱溟最后把乡村建设的方法归于教育一途,因此他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最后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他对教育问题的分析既有部分的,又有整体的;既有现象的,又有本质的。可以说,梁漱溟对教育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认真研究梁漱溟教育思想,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全文分三个部分进行研究。 首先,阐述了梁漱溟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北大七年的教书生涯,是梁漱溟对教育问题思考的开端;1924年梁漱溟离开北大到1931年在山东开始乡村建设运动时期,是梁对教育问题的感性认识阶段;1931—1937年(严格地说是到1949年)是梁对教育问题的理性认识阶段。其次,就梁漱溟教育思想的内容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包括儒家教化思想、“行谊”教育思想及社会办学思想、东西教育比较思想、教育改造思想和社会教育思想等方面。 最后,对梁漱溟教育思想从整体上进行了评价。一方面分析了其教育思想的特点和进步意义,如从彻底改造中国教育制度的立场出发,梁提出了“行谊”教育、中西教育比较、社会教育等观点,凸现了其积极方面;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其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如主观色彩太浓,与当时的中国社会实际情况脱离太远。如学生缴学费根据家境贫富程度量力而行;在创办乡学村学时,无视地主豪绅与贫苦农民的阶级差别。最后文章指出,梁漱溟教育思想表现出了理论上的完美和现实中的缺陷,以期对今人有所思考与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0-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胥仕元;教育:梁漱溟乡村建设之途径[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3期

2 甄建均;梁漱溟论中西教育之不同[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03期

3 刘秀江;梁漱溟的生命哲学观与乡村教育理论述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4 张庆雄;梁漱溟乡村教育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宋恩荣;梁漱溟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6 蒋纯焦;试析梁漱溟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三次转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史凯亮;农村文化与农村教育——梁漱溟文化教育观的当代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张宝书;陶行知与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之比较[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7期

9 祝彦;试论梁漱溟的教育思想[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周逸先,宋恩荣;试论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教育探索;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717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717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