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需要感动的
发布时间:2020-06-19 19:40
【摘要】:感动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人们理解为“一种美丽的情感体验”,其实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它隐含着人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积极整体变化;它是人的发展机制的浓缩体现。本研究在反思目前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们目前的教育是缺少感动的,呼唤一种充满感动的教育,进而对教育的感动机制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基于这一思路,本研究力求达到以下目的:(1)反思目前教育现状,归纳并提炼出教育中“感动”缺失的具体表现;(2)探求人的发展的实质以及感动的内涵、感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求教育与感动的源头;(3)探索教育中“感动”的机制与策略。 本研究主要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一些具体教育场景的描述和分析,梳理出教育中“人的发展”问题以及教育中的“感动”问题,同时呼吁教师对具体、细微教育过程的关注。 本研究从具体教育场景的分析入手,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情感的给予、行为的传授,导致教育中缺少了“感动”;其次从对人的发展实质的分析着手,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的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有机统一,再通过场景分析,归纳提炼出“感动”的内涵以及“感动是人的发展机制的浓缩体现”的观点,总结得出“教育是需要感动的”;然后在场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出感动中的“知识”、“共鸣”、“愉悦”以及“自主”的特性,从而阐述了“感动的机制”;最后,依旧采用场景分析的方式,归纳出“感动”的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0
本文编号:2721255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会忠;生活化:当代教师教育的缺失[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关于教学场域的哲学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3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4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5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6 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7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8 刘丽霞;教育的忧患与回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10期
9 张健;新时期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721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72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