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20:16
【摘要】: 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挑战,我国政府决定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是采取的主要形式。如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广大教师和教育技术研究人员着重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是非常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方法。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文献检索、访谈、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对运用任务驱动法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部分从信息化教学环境入手,将信息化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物质环境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客观条件,文化环境则是观念保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论述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国内外建构主义的发展,总结了建构主义教学要点、教学原则、师生角色。 第三部分简述了我国信息技术课的发展,通过总结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引出任务驱动法。本部分着重阐述了对任务驱动法的理解、任务驱动法的特征及其教学流程,列举了课例。 第四部分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静态优化和动态优化的观点。静态优化的目的是设计什么样的任务。动态优化的目的是如何有效的完成设计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任务驱动为主链,贯穿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和自我认知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0-057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0-05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苗s
本文编号:2799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79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