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产业转移视角下的教育发展与区域城镇化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22 08:54
   文章基于产业转移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教育发展影响区域城镇化差异的机制。研究发现,由于各区域之间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教育发展在提高总体城镇化水平的同时未能缩小区域之间城镇化发展的差距。而产业转移则可以通过回流效应、直接增长效应和间接增长效应来帮助教育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城镇化发展差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甬军,陈爱贞;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原则和战略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5期

2 洪本祝,陈爱贞;城镇化与“三农”问题解决[J];财贸研究;2005年04期

3 陈平;;产业转移推动下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以江西上高为例[J];城市问题;2010年05期

4 陈浩;郭力;;“双转移”趋势与城镇化模式转型[J];城市问题;2012年02期

5 孙晓华;柴玲玲;;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检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林红;;海峡西岸经济区内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李翠珍;尹君;刘晓庄;张贵军;;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03期

8 梁蓉;兰海颖;;湖南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2期

9 段莉;;城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逻辑与价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10 方亮;;中国城镇化概念与水平测度研究综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甬军;;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2 陆根尧;罗晓华;;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21期)[C];2012年

3 陆根尧;罗晓华;;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欣;;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省际边界地区城镇化路径探索——以江西省赣州南部地区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张云;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4 刘艳军;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婷婷;基于产业转移的区域政策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叶琪;基于包容性发展视阈的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哲;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D];武汉大学;2013年

8 严思屏;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程中的消费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飞;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10 田青;教育对我国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朱翅飞;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常涌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袁婷婷;临沂市产业结构演变对城市化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蔡伟毅;我国各省区城市化发展差异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刘紫姣;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性经济效益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斌;我国城市化水平测度及差异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李慧;城市化促进湖南经济增长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侯静;基于产业发展的四川城市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韩峰;湖南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互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2 唐立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3 张炳申;中小企业群集、城市化与就业扩张[J];经济学动态;2002年12期

4 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5 李国平,范红忠;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6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卢中华;;区域城镇化的集聚演进及其基本路径研究——以鲁东南地区为例[J];临沂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2 关世勋;;发挥内在张力作用 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步伐——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为例的分析[J];学术交流;2009年01期

3 刘云;;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互动融合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2014年03期

4 骆艺;田强;;构建两大都市圈 加快三峡区域城镇化进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李冠楠;;跨城市机场建设与区域城镇化——以扬泰机场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景普秋;;资源型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研究∶基于山西的实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易忠君;;西南生态脆弱区域城镇化路径抉择——以广西百色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1期

8 魏也华;浙江省城镇化及其区域经济机制[J];浙江学刊;1989年04期

9 何海兵;;长株潭农村区域城镇化建设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张立;陈晨;刘振宇;;情景规划方法在大区域城镇化研究中的应用——基于劳动力供需模型[J];城市规划;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江萍;;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步伐 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A];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绍稳;;云南山地区域城镇化的规划实践与探索[A];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柳思维;徐志耀;唐红涛;;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环洞庭湖区域城镇化动力研究[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4 郭文炯;;煤炭资源型区域城镇化动力特征与战略取向[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张平宇;;垦区城镇化的问题与途径[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佳 记者 袁东来;区域城镇化的新出路[N];九江日报;2013年

2 记者 岳金宏;年内启动部分区域城镇化建设[N];石家庄日报;2013年

3 记者 岳金宏;强力推进重点区域城镇化建设[N];石家庄日报;2013年

4 记者 朱雪娇;全力推进区域城镇化[N];西安日报;2013年

5 记者 塔娜;全面解析东北区域城镇化发展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记者 田少华;石家庄出台新政推进城镇化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李超举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对落后省份或区域城镇化出路之我见[N];安徽经济报;2013年

8 郝锴;我市下达1亿元城镇化建设资金[N];太行日报;2014年

9 何永生;陕西城镇化步入健康发展轨道[N];中国信息报;2012年

10 省委办公厅 韩嘉彬;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应注意的问题[N];黑龙江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泽;甘肃省三个主要生态区域城镇化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丰韫;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城镇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单宜虎;区域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安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24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24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