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育投入、人力资本与技能溢价

发布时间:2020-10-12 08:25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公共教育投入和私人教育投入的三期代际交叠模型,沿着"教育投入形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在代际间转移"的途径内生性地解释了技能溢价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条件下,教育投入对技能溢价的效应不同;当人力资本水平极低或极高时,公共教育投入的效应不明显,私人教育投入的效应大小与人力资本代际转移效率有关;当人力资本水平介于极端值之间时,公共教育投入的效应逐渐显现,私人教育投入则倾向于扩大技能溢价值。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的推论。本文选取1994-2016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对技能溢价进行估计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公共和私人教育投入为门槛依赖变量,构建起包含门槛虚拟变量的空间滞后模型,发现在中国二元人力资本结构的条件下,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和较高时,公共教育投入都发挥了降低技能溢价的作用,但私人教育投入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扩大了技能溢价值。
【部分图文】:

技能,高技能,需求曲线


因此,需求曲线是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直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时,表示市场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增加,即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生,反之为技能替代性技术进步。如图1所示,当市场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增多,需求曲线向右平移,技能溢价水平从W上涨至W′,技能溢价的上涨促进高技能劳动供给的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技能溢价回落至W。反之则反。三、不同人力资本条件下教育投入对技能溢价的不同效应

技能,劳动力市场,教育投入,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结果,并由式(3)可得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溢价值,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中国1994-2016年的平均技能溢价值在(2.54,3.18)之间波动。五、教育投入对技能溢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均衡点,子代


如图2所示,图2a中存在唯一的人力资本均衡点he,在这一动态路径下,不论父代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大于还是小于均衡点,子代的人力资本水平最终都将收敛于he。图2b中存在两个均衡点ha和hc。当父代人力资本水平大于转折点hb,子代人力资本水平会持续增加直至收敛于hc,但当父代人力资本水平小于hb,子代人力资本水平最终减少并收敛于ha,即落入“贫困性陷阱”。图2b人力资本均衡点:极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谭远发;;父母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子女工资溢价:“拼爹”还是“拼搏”?[J];管理世界;2015年03期

2 李平;高敬云;李蕾蕾;;中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钱雪亚;缪仁余;胡博文;;教育投入的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教育生产函数模型[J];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02期

4 陆雪琴;文雁兵;;偏向型技术进步、技能结构与溢价逆转——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10期

5 李宏彬;孟岭生;施新政;吴斌珍;;父母的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基于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2年03期

6 董直庆;王林辉;;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吗[J];经济学家;2011年08期

7 郭庆旺;贾俊雪;;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J];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名望;黄甜甜;刘雅娟;;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5年06期

2 孔宪丽;米美玲;高铁梅;;技术进步适宜性与创新驱动工业结构调整——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11期

3 王学龙;袁易明;;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制度公平和人力资本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5年06期

4 魏玮;郝威亚;;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进步引致的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11期

5 张勇;;财政性教育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恩施少数民族自治州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0期

6 狄子新;;劳动力异质性视角下人力资本溢价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8期

7 彭代彦;罗丽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与我国粮食安全[J];中州学刊;2015年09期

8 陈雯诗;叶修群;;经济改革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实证研究[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9 马磊;;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影响技能溢价的机理分析——基于技能劳动相对供需框架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9期

10 赵朋飞;王宏健;赵曦;;父母权力资本对子女权力可得性的影响分析——基于CHFS全国调查的发现[J];西北人口;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咏梅;李佳丽;;父母的政治资本对大学毕业生收入有影响吗[J];教育与经济;2014年01期

2 董直庆;王芳玲;高庆昆;;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吗?[J];统计研究;2013年06期

3 杨蕙馨;李春梅;;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及工资差距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1期

4 杨钋;程飞;;教育、行业分割与性别收入差异——基于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的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3期

5 李宏彬;孟岭生;施新政;吴斌珍;;父母的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基于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2年03期

6 罗楚亮;;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贫困[J];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7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8 刘志民;高耀;;家庭资本、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获得——基于江苏省的经验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9 董直庆;王林辉;;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吗[J];经济学家;2011年08期

10 毛盛勇;喻晓琛;;中国高等教育效率的省际比较——基于DEA的分析[J];调研世界;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丘锦波;;精英大学的工资溢价影响——基于中国城市人口的研究[J];中国市场;2020年05期

2 孙望书;孙旭;;中国大学工资溢价的变动及原因分析[J];经济统计学(季刊);2015年02期

3 黄彬云;;技能报酬溢价和技能供给分析[J];价格月刊;2007年04期

4 赵瑞丽;王松;;出口会导致工资溢价吗?[J];国际商务研究;2014年06期

5 彭树宏;;中国大学工资溢价的演化成因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7年03期

6 周光霞;林乐芬;闫富雄;;农村移民工资溢价的源泉——基于集聚经济视角[J];西北人口;2017年05期

7 谭远发;;父母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子女工资溢价:“拼爹”还是“拼搏”?[J];管理世界;2015年03期

8 刘兰;邹薇;;技能溢价与工资不平等理论研究进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黄彬云;;技能报酬溢价变化的动因[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朱南苗;赵绍阳;邓国营;;公共部门工资溢价的重新审视——基于家庭消费数据的调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敏;能力偏误、教育溢价与我国工资收入差异[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姜雪;中国技能溢价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3 王肖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户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4 张柳;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D];辽宁大学;2019年

5 裘越芳;人口年龄结构、人力资本及中国经济增长[D];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

6 乐菡;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支出的影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年

7 唐棠;隐性人力资本与中国收入差距[D];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

8 朱晓明;人力资本差异性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9 应宏锋;政府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10 马衍军;人力资本与FDI在经济发展中的互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融亲;基于异质性视角下我国工业企业工资溢价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

2 杨阳;京津冀地区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3 韩泽瑜;青岛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4 王鑫;人力资本的产业配置及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5 庞吉芬;青岛市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李维;中国区域人力资本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唐玉波;收入差距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辉;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D];南京大学;2014年

9 侯佳妮;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创新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

10 吴宜蓉;技能互补、迁移摩擦与城市人力资本分布[D];浙江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7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37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