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网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10-25 03:05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校在实现信息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的分析,讨论了基于校园网络,以教学资源库为核心,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对教师备课、互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训练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提供支持的信息化教育平台的设计原则、框架、功能、使用方法以及技术实现方法等方面问题。目的在于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实现学科信息化教学,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的分析,结合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我国中小学在实现信息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平台的框架体系结构和功能。该平台完全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后端以SQL数据库承载信息,具有信息量大、共享性高、结构化、易扩充、易操作、易维护等特点。此部分从两个大的方面共十一个小的部分阐述。总体特点为系统的开放性、素材的生动性与个性化、管理的集中性、灵活性(素材组织灵活、系统入口灵活、权限管理灵活)。 第三部分对平台的体系结构、实现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采用的软件工具等进行了说明,并简要论述了关键技术。充分的考虑了中小学教师的现有知识水平,在操作上力求简单易用,维护上简便安全。 第四部分论述了平台的运行与调试过程。平台的模型建立后,我们组织了多所重点中、小学校进行测试,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测试内容包括:(1)系统的整体框架;(2)素材库的管理功能、检索功能、开放性以及标准化程度;(3)教师备课系统的灵活性、自主性、智能性;(4)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模式;(5)远程教育平台在internet及校园网络上运行情况;(6)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可移植性等。 第五部分小结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G40-05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现状
(二) 新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要求
二、 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框架结构与功能分析
(一) 信息化教育平台功能框架图
(二) 用户管理功能分析
(三) 知识结构与标准素材库功能分析
(四) 备课平台功能分析
(五) 辅助讲授平台系统功能分析
(六) 教学效果评估功能分析
(七) 远程学习系统功能分析
(八) 作业系统功能分析
(九) 自测系统功能分析
(十) 答疑系统功能分析
(十一) 学术论坛功能分析
三、 技术实现方案与关键技术
(一) 平台的体系层次结构
(二) 开发环境及工具
(三) 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
四、 系统运行与调试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5367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G40-05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现状
(二) 新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要求
二、 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框架结构与功能分析
(一) 信息化教育平台功能框架图
(二) 用户管理功能分析
(三) 知识结构与标准素材库功能分析
(四) 备课平台功能分析
(五) 辅助讲授平台系统功能分析
(六) 教学效果评估功能分析
(七) 远程学习系统功能分析
(八) 作业系统功能分析
(九) 自测系统功能分析
(十) 答疑系统功能分析
(十一) 学术论坛功能分析
三、 技术实现方案与关键技术
(一) 平台的体系层次结构
(二) 开发环境及工具
(三) 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
四、 系统运行与调试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晓丽;叶小宝;;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平台的建设模型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0期
2 薛春艳;;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之受众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商秋虹;初中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青;信息化教学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澎澎;模板技术在基础教育内容管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5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5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