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学: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同伴互评研究
【部分图文】: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如图1所示的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以评促学互评体系:互评个体因素包括评价主体的能力和动机水平;互评环境因素微观具体化为评价量规和评价培训两个方面;互评行为因素包括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见图1)。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同伴互评分数与教师评价分数之间的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组。进而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同伴评分与教师评分情况绘制成图2、图3,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评分与教师的评分整体而言比较接近,对照组学生的评分与教师评分差异较大,进一步表明研究中使用的同伴互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同伴互评的准确性。图3 对照组得分情况
对照组得分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新宇;;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的教育意义[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2 徐文琴;;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对学校德育的影响[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徐文琴;;三元交互决定论对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13期
4 刘中宇;李延霞;杨艳萍;;基于交互决定论的网络教育资源互动平台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9期
5 白洁;;班杜拉“交互决定论”视阈中的青少年道德意识环境建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6 杨平展;兰菁;;网络教育中的交互问题[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年03期
7 白洁;;班杜拉“交互决定论”与青少年道德意识环境的构建[J];浙江教育科学;2007年05期
8 张劲;;论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9 崔佳;;基于交互决定论的网络教学交互[J];中小学电教;2005年12期
10 李运福;傅钢善;;网络学习中反思性学习及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曾艺;基于大学生抑郁问题的心理健康传播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惠震;大学生社会化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3 杨卫明;网络课程中交互质量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冯惠萌;基于人与环境行为的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李随霞;在线社会性学习过程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3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8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