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与批判:当代西方教育民族志的新视野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教育民族志田野工作图景与问题意识的变化
(一)传统教育民族志田野工作的图景
(二)新教育民族志田野工作的图景
三、新教育民族志的理论视角
(一)跨界视角
(二)批判视角
四、新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一)跨界民族志
(二)批判民族志
五、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兰芳;;英国教育人类学《民族志与教育》期刊2008-2014年关键词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年08期
2 胡迪雅;;在线民族志:中国教育人类学的新方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袁同凯;田振江;;做教育民族志:经历、困惑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4 巴战龙;;教育民族志:含义、特点、类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5 张东辉;;教育中存在什么文化——兼论教育人类学与民族志的研究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7期
6 王东芳;;探索教育研究的生活世界——建制民族志的技术路线与哲学依据[J];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01期
7 柯晓玲;;批判民族志: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袁同凯;;教育民族志抒写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江淑玲;陈向明;;批判民族志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8期
10 谷凌燕;;批判民族志: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视野[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卫沈丽;试论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民族志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余芳艳;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月玲;梅斯曼与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民族志方法[D];河北大学;2008年
4 王涛;追寻教育的语言基础[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芳;乡村学校的衰落与乡村教育的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92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9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