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初创及其贡献
发布时间:2021-10-27 11:43
我国虽然有悠久的教育思想史,但作为学科的教育哲学始于1919年杜威来华讲学。杜威来华讲学之后,教育哲学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和重视。从1919-1949年,我国学者先后翻译了近10本国外教育哲学,自己编著了20余本教育哲学。国人编著的教育哲学,就思想而言,有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三民主义、天主教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就学科体系而言,有"哲学之教育应用"体系、"各派之教育哲学"体系、"教育之哲学"体系、混合的体系等。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教育哲学,不仅与西方教育哲学几乎同步发展,而且30年的建设,完成了中国教育哲学初建的任务,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0,12(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西方教育哲学的引进:为中国教育哲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二、我国学者自编的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的初创
三、教育哲学的多元思想体系
(一)新康德主义教育哲学: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
(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
(三)三民主义的教育哲学:姜琦的《教育哲学》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林砺儒的《教育哲学》、张栗原的《教育哲学》
四、教育哲学学科体系的不同架构
(一)“哲学之教育应用”体系
(二)“各派之教育哲学”体系
(三)“教育之哲学”体系
(四)混合的体系
五、教育哲学发展的特点
(一)完成了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初建
(二)与西方教育哲学几乎同步发展与接轨
(三)从引进、借鉴到中国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建设在路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27-1937年的中国教育哲学研究[J]. 陈建华.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2)
[2]吴俊升教育哲学管窥——以《教育哲学大纲》为中心的考察[J]. 程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2)
[3]两个第一:王国维译、编的《教育学》——编辑后记[J]. 瞿葆奎. 教育学报. 2008(02)
[4]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J]. 侯怀银. 教育研究. 2005(01)
本文编号:3461532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0,12(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西方教育哲学的引进:为中国教育哲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二、我国学者自编的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的初创
三、教育哲学的多元思想体系
(一)新康德主义教育哲学: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
(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
(三)三民主义的教育哲学:姜琦的《教育哲学》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林砺儒的《教育哲学》、张栗原的《教育哲学》
四、教育哲学学科体系的不同架构
(一)“哲学之教育应用”体系
(二)“各派之教育哲学”体系
(三)“教育之哲学”体系
(四)混合的体系
五、教育哲学发展的特点
(一)完成了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初建
(二)与西方教育哲学几乎同步发展与接轨
(三)从引进、借鉴到中国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建设在路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27-1937年的中国教育哲学研究[J]. 陈建华.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2)
[2]吴俊升教育哲学管窥——以《教育哲学大纲》为中心的考察[J]. 程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2)
[3]两个第一:王国维译、编的《教育学》——编辑后记[J]. 瞿葆奎. 教育学报. 2008(02)
[4]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J]. 侯怀银. 教育研究. 2005(01)
本文编号:3461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46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