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域的教育重构

发布时间:2021-10-29 11: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既为东西方文明对话交流、深度融合创造了发展空间,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一定的现实挑战与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域的教育重构依赖于该场域内文化惯习、文化资本、力量格局及位置等因素,需要通过健全传承教育机制、创新传承课程体系、构建传承教育模式、发展传承教育场域等途径来实现,从而真正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4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场域依赖
    (一)以家庭为依赖的文化传承场域
    (二)以学校为依赖的文化传承场域
    (三)以村落社区为依赖的文化传承场域
    (四)以市场为依赖的文化传承场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域的现实境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庭场域的滞后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场域的僵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村落社区场域的萎缩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市场场域的失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域的重构契机
    (一)制度改革,文化惯习得以重塑
    (二)文明互鉴,文化资本不断革新
    (三)多方联动,力量格局发生重组
    (四)内外开放,场域位置实现转移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域重构的教育路径
    (一)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机制
    (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课程体系
    (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模式
    (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场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论[J]. 陈通.  文化遗产. 2019(05)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重构——基于发展生态学理论的视角[J]. 袁利平,温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 刘卫东.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5)
[4]布迪厄社会学研究的逻辑重构:差异、结构、场域[J]. 程新奎.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12(05)
[5]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J]. 项继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6]共同体整合的制度环境:惯习与村规民约——H村个案研究[J]. 周怡.  社会学研究. 2005(06)
[7]“造神”?抑或“请神”?——关于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的探讨[J]. 李远行.  学术界. 2004(02)
[8]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 赵世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9]“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上)[J]. 秦晖.  社会学研究. 1998(05)



本文编号:3464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464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f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