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09:00

  本文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来到城市,这些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但是,更深层次的社会融入、学校适应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适应水平,促进他们更好地全面发展,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以哈尔滨地区6所初中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教师与学生的个别访谈,发现哈尔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适应水平较好,但是其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本地学生。除了自我接纳适应之外,男生在学校适应其他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此外,自信程度偏低、自尊程度不高、独生子女、非班干部等因素也不利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适应水平之所以与本地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原因有四:第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家庭内和家庭外所获的社会支持不足和迁入地社会氛围情况不佳,是造成差异的社会层面的原因;第二,与教师交流的次数较少、同伴相处不和谐、学习成绩较差、学校满意度不高,是造成差异的学校层面的原因;第三,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家庭文化资本的缺乏等,是造成差异的家庭层面的原因;第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信心偏低,自我适应能力不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等,是造成差异的个人层面的原因。为了进一步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适应水平,本文建议:在社会层面上,应完善相关的教育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在学校层面上,应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档案、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适应能力、促进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在家庭层面上,应提高家庭资本的含量,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教育意识,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在个人层面上,应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管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学校适应 问题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26
  • 一、问题的提出10-12
  • (一)研究缘起10-11
  • (二)问题的确定11-12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2
  • (一)研究目的12
  • (二)研究意义12
  • 三、相关研究回顾12-19
  • (一)国外研究现状12-14
  • (二)国内研究现状14-19
  • 四、核心概念19-23
  • (一)外来务工人员19-20
  •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21
  • (三)学校适应21-23
  • 五、研究方法23-24
  • (一)文献研究法23-24
  • (二)问卷调查法24
  • (三)访谈法24
  • 六、研究思路及框架24-26
  • 第二章 理论基础26-31
  • 一、教育公平理论26-29
  • (一)马丁·特罗大众化理论的教育公平观26-27
  • (二)科尔曼的教育公平观27
  • (三)胡森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27-29
  • 二、社会学习理论29-31
  • 第三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现状调查31-73
  • 一、调查目的31
  •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31
  • 三、调查对象31-32
  • 四、调查结果32-71
  •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情况32-33
  •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流动时间变化情况33-35
  •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状况35-41
  • (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状况41-43
  • (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身感受状况43-48
  • (六)各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的差异性检验48-70
  • (七)各因素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70-71
  • 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方面的现存问题71-73
  • 第四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成因分析73-86
  • 一、社会因素分析73-75
  • (一)社会支持力度不足73-75
  • (二)社会氛围情况不佳75
  • 二、学校因素分析75-77
  • (一)师生交流、同伴关系的影响75-76
  • (二)学习成绩、学校满意度的影响76-77
  • 三、家庭因素分析77-83
  • (一)父母教养方式有待改善77-81
  • (二)家庭文化资本欠缺81-83
  • (三)家庭经济资本不足83
  • 四、个人因素分析83-86
  • (一)自信心不足,自尊程度有待提高83-84
  • (二)自我适应能力不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84-86
  • 第五章 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水平的基本策略86-94
  • 一、社会层面的策略86-87
  • (一)完善相关教育政策86-87
  • (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87
  • 二、学校层面的策略87-90
  • (一)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档案87-88
  • (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适应能力88
  •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88-89
  • (四)形成和谐的同伴关系89-90
  • 三、家庭层面的策略90-92
  • (一)丰富家庭资本含量90
  • (二)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90-91
  • (三)给予必要的家庭支持91
  • (四)改善家庭教养方式91-92
  • 四、个人层面的策略92-94
  • (一)为个人增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92-93
  • (二)有效管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93-94
  • 结论94-95
  • 参考文献95-103
  • 附录103-11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112-114
  • 致谢1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定单式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努力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1期

3 王国平;;“六个有”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居乐业[J];今日浙江;2006年07期

4 赵阳;;3类外来务工人员可在福州落户[J];职业技术;2007年03期

5 李方芳;蔡小娥;;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6 王川;;浅析南京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7 郭景璐;;威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J];中国就业;2009年05期

8 陶相根;;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1期

9 董浩;刘明辉;;新形势下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几点建议[J];科学之友;2010年10期

10 刘晓冉;;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权益保护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静;王冠军;;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状况、心理需求、应对方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陆银辉;;融合性社会组织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合——基于余姚市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的考察[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欣梅;周乐;;北京重点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生活需求规划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详细规划)[C];2012年

4 黄恩;章晓春;汪跃林;余奇静;杨致蓉;卢菊园;杨淼;龚鲜红;;金华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素养状况调查[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厦门市湖里区委宣传部课题组;;湖里区外来务工人员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A];探索·创新·实践——“福炼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汇编[C];2004年

6 谢芳;;外来务工人员接触媒体习惯调查——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例[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张军华;顾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陈莉;唐闻捷;陈庆健;郑飞中;;温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质量与城市认同感的相关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9 于阳;王彦博;;社会支持视域下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犯罪预防[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10 李琳琳;杨永利;施学忠;尹姗姗;王爱英;;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套使用干预模式的析因设计分析[A];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高海伟邋方文伟 记者 李刚殷;外来务工人员家属可享受医疗救助[N];工人日报;2007年

2 记者 吴永哲 通讯员 王成军;3名外来务工人员当选职代会代表[N];河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周辰恩;南安外来务工人员参保比例逾五成[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4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工作的若干意见[N];杭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夏海微 通讯员  孙建林;为什么外来务工人员总受伤[N];杭州日报;2007年

6 记者  张寅;我市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看电影[N];杭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郭世锋;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N];济南日报;2007年

8 记者 杨秀娟 通讯员 张桂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N];嘉兴日报;2006年

9 刘宏章;阿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享受“两免一补”[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10 邓少华;全面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N];宁波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人扬;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状况及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六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问题调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初期城市适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叶芊;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同城待遇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刘波;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业余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田飞达;基于博弈论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单俊威;“新莞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冯重波;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压力及管理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邱小杭;金山工业区青年外来务工志愿者队伍建设[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贾永利;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游戏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兴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曙梅;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93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