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文化建设与隐性课程开发的逻辑机理
本文关键词:论学校文化建设与隐性课程开发的逻辑机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以特色的彰显为外铄价值诉求,以师生的发展为内生价值诉求。学校隐性课程具有显性价值承载和潜在价值蕴藏的双重内在特质,这是学校文化与隐性课程内在关系的逻辑机理。基于此,解析学校文化建设与隐性课程开发的互动逻辑,在于以学校文化建设指引隐性课程开发的价值引领和以隐性课程开发助力学校文化生成的实践促动。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 价值诉求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开发 关系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影响着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1],它是学校特色建设、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导向。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根本体现[2]。学校文化的深化与延展与课程建设息息相关,由于学校文化建设本身的内在属性与价值诉求,使其与隐性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明,靳莹,李维;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迷茫与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3期
2 李先国;易俊;;西方隐性课程研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3 赵诗乐;;浅谈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4 张楚廷;;论文化立校[J];大学教育科学;2012年02期
5 王文芳;;一条重要的德育途径:隐性课程——试论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J];文教资料;2011年05期
6 史晓红;课堂中的隐性课程[J];宁夏教育;2003年12期
7 李先国 ,胡耀华 ,李忆华;西方隐性课程研究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12期
8 傅建明;“隐性课程”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8期
9 杨丹妮;隐性课程与素质教育(Ⅰ)——有形无声的校园环境及其延伸[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1期
10 张俊;谈隐性课程的两大特点[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袁红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邢铁志;论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2 高碧青;隐性课程评价的理论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喜梅;隐性课程发挥德育功效的心理学基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朝阳;隐性课程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丹;隐性课程:人格特质培养的有效途径[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学校文化建设与隐性课程开发的逻辑机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9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