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知识点量化分析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科学》知识点量化分析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时代下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适应了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概念、特点、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以“翻转课堂”为研究主题,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来探究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首先,以初中《科学》为教学内容,以知识点量化分析理论为指导,对《科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知识点量化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整理出适合用翻转课堂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章节内容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相应的微课程资源,供翻转课堂教学时使用。其次,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翻转课堂基本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以现有成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模型为参考,分析并重新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然后以《科学》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过程的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的设计,并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最后,通过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对比实验研究,探究二者对学生学习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课程质量、课程的交互性、学生作品质量及学生自我评价等几个维度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而在教学效果、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成绩几个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关键词】:微课程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3.9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12-13
- 1.1.1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认知方式12
- 1.1.2 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的需求12-13
- 1.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旧困难重重13
- 1.2 研究现状13-16
- 1.2.1 翻转课堂基本理论的研究13-14
- 1.2.2 翻转课堂资源建设的研究14-15
- 1.2.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5-16
- 1.3 研究的意义16-17
-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16
-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16-17
- 1.4 研究流程与方法17-19
- 1.4.1 研究流程17-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第2章 初中《科学》知识点量化分析19-30
- 2.1 课程特色分析19-20
- 2.2 知识体系结构和内容分析20-21
- 2.2.1 体系结构20-21
- 2.2.2 内容分析21
- 2.3 知识点量化分析21-29
- 2.3.1 知识点量化理论的提出21-22
- 2.3.2 课程结构分析22
- 2.3.3 知识主题的分析22-25
- 2.3.4 知识单元的分析25-26
- 2.3.5 知识点量化分析表26-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30-46
- 3.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30-33
- 3.1.1 翻转课堂的内涵30-31
-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1-32
- 3.1.3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32-33
- 3.2 现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3-36
- 3.2.1 翻转课堂基本模式33-34
- 3.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34-35
- 3.2.3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模型35
- 3.2.4 太极环式课堂模型35-36
- 3.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分析36-37
- 3.3.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设想36-37
- 3.3.2 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说明37
- 3.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框架37-45
- 3.3.1 构建的原则37-39
- 3.3.2 构建框架39-41
- 3.3.3 教学模式分析41-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应用设计46-59
- 4.1 学习资源设计46-51
- 4.2.1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46-49
- 4.2.2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49-51
- 4.2 学习环境设计51-53
- 4.2.1 翻转课堂实施环境分析52-53
- 4.2.2 翻转课堂实施的技术支持53
- 4.3 学习过程设计53-55
- 4.3.1 自主学习54
- 4.3.2 课堂交流54
- 4.3.3 协作探究54-55
- 4.3.4 作业练习55
- 4.4 学习评价设计55-58
- 4.4.1 评价原则56-57
- 4.4.2 评价的具体方式57-58
- 4.5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59-68
- 5.1 实验研究目的59
- 5.2 研究假设59
- 5.3 实验对象59-60
- 5.4 研究变量及其控制60-61
- 5.4.1 自变量及其控制60
- 5.4.2 因变量及其测量60
- 5.4.3 干扰变量及其控制60-61
- 5.5 实验程序61
- 5.6 实验结果61-67
- 5.6.1 学习满意度61-63
- 5.6.2 课程交互性与学习支持63-64
- 5.6.3 学习成果64-66
- 5.6.4 实验结果总结66-67
- 5.7 本章小结67-68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68-70
- 6.1 研究总结68
- 6.2 研究创新点68-69
- 6.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4
- 附录A 初中《科学》微课知识点74-78
- 附录B 微课程制作脚本设计78-80
- 附录C 翻转课堂评价表80-82
- 附录D 访谈提纲82-8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3-84
- 致谢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楠;;新形势下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年08期
2 李锦子;;一线教师从事教学模式研究刍议[J];吉林教育;2012年36期
3 杜桂英;“自主探索,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研究实验报告[J];教育探索;2003年10期
4 李素朵;刘翠焕;吕晓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2期
5 杜晓郁;阙澄宇;;启发性教学模式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徐欣;刘晓中;;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15期
7 郑毓信;;教学模式研究需要再深入——由《讨论》引发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2年08期
8 钟启泉;;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研究札记之二[J];外国教育资料;1984年02期
9 郭景杨;;历史课发现教学模式研究[J];历史教学;1993年08期
10 完颜素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理论与实验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强;;质疑与创新——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罗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3 白丽媛;沈洪;;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赵响;孙晋永;;基于校园网的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石静;医患沟通技能教学模式研究启动[N];健康报;2013年
2 本报通讯员 余先忠;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N];三峡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静;基于频率作用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彦丽;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琳琳;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3 曾纪艳;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4 周天涯;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5 曹琼;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吕景东;初中《科学》知识点量化分析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阿丽雅;《经济生活》“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8 接崃;农民工子女数学选分制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欣欣;中职螺旋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彭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科学》知识点量化分析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3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