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职校学生的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与时间洞察力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00:10

  本文关键词:职校学生的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与时间洞察力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移动新媒体席卷而来,“掌中宝”时代己悄然到来。目前,校园内“手机控”、“低头族”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不合理地使用手机很容易沦为手机的“奴隶”,出现手机成瘾现象,从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情感交流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当下,在校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已经引起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其中专门针对职校学生的研究稀少,与其它学生相比,他们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很容易掉进手机“温柔的陷阱”,而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承担着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担,因此,对职校学生手机成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另外,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关于手机成瘾相关因素的探讨还没有涉及到与时间洞察力、手机使用动机变量的三者关系研究,而以往研究指出,拥有不同时间洞察力的个体其人格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不同手机使用动机会影响个体使用手机的行为方式,手机成瘾又会使人出现时间管理失序,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了解职校学生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和时间洞察力的现状,并尝试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期研究结论为高校有效预防职校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提供可借鉴建议,从而促使手机成为学生真正有益的工具。本研究由三部分组成:研究一,手机使用动机问卷的编制;研究二,现状及对比研究,分别选取云南省780名职校学生和428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职校学生的时间洞察力、手机使用动机和手机成瘾的总体现状及三者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对比了职校学生与本科生在三者上的差异;研究三,关系研究,选取云南省780名职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职校学生的时间洞察力、手机使用动机和手机成瘾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论如下:(1)研究编制的手机使用动机问卷有24个测验项目,由自我表达、获取信息、习惯、休闲娱乐、逃避、唤醒和人际沟通七个因子构成,统计结果表明,此问卷已达到心理测量学的相关要求,可作为手机使用动机的测量工具;(2)职校学生的手机成瘾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性别、是否在家乡(省内)读书、是否正在恋爱、年级、家庭氛围、拥有手机年限、日均手机使用时间、月均手机使用流量、月均手机使用话费这些变量分别对职校学生手机成瘾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3)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性别、是否正在恋爱、年级这些变量对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4)职校学生的时间洞察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这些变量对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5)本科生的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与时间洞察力水平都显著高于职校学生;(6)职校学生的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和时间洞察力三者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时间洞察力的现在宿命与现在享乐维度对手机成瘾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未来维度对手机成瘾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手机使用动机的习惯、唤醒、自我表达、逃避、休闲娱乐维度对手机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7)手机使用动机在时间洞察力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即职校学生的时间洞察力通过手机使用动机的中介作用得以作用于手机成瘾。
【关键词】:职校学生 手机成瘾 手机使用动机 时间洞察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1章 绪论12-28
  • 1.1 问题的提出12-13
  • 1.2 文献综述13-25
  • 1.2.1 手机成瘾的文献综述13-20
  • 1.2.2 时间洞察力的文献综述20-23
  • 1.2.3 手机使用动机的文献综述23-25
  • 1.2.4 手机成瘾与时间洞察力、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研究概况25
  • 1.3 研究的目的、假设、意义及创新性25-28
  • 1.3.1 研究目的25-26
  • 1.3.2 研究假设26
  • 1.3.3 研究意义26-27
  • 1.3.4 研究创新27-28
  • 第2章 手机使用动机问卷的编制28-41
  • 2.1 编制的原因及目的28
  • 2.2 方法与程序28-31
  • 2.2.1 问卷项目的编写28-30
  • 2.2.2 研究对象与实施时期30-31
  • 2.2.3 研究程序31
  • 2.2.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31
  • 2.3 结果31-39
  • 2.3.1 问卷项目分析31-34
  • 2.3.2 问卷结构分析34-38
  • 2.3.3 问卷信效度分析38-39
  • 2.4 讨论39-40
  • 2.4.1 手机使用动机的含义39
  • 2.4.2 手机使用动机的结构特征39-40
  • 2.5 小结40-41
  • 第3章 职校学生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与时间洞察力的现状研究41-71
  • 3.1 研究目的41
  • 3.2 方法与程序41-44
  • 3.2.1 研究对象41-42
  • 3.2.2 研究工具42-43
  • 3.2.3 研究程序43-44
  • 3.2.4 统计方法44
  • 3.3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现状44-45
  • 3.3.1 职校学生拥有手机年限情况44
  • 3.3.2 职校学生月均手机使用流量情况44
  • 3.3.3 职校学生月均手机消费额情况44-45
  • 3.3.4 职校学生日均手机使用时间情况45
  • 3.4 职校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45-52
  • 3.4.1 职校学生手机成瘾的总体状况45-46
  • 3.4.2 职校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46-52
  • 3.5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的现状52-54
  • 3.5.1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的总体状况52
  • 3.5.2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52-54
  • 3.6 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的现状54-56
  • 3.6.1 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的总体状况54
  • 3.6.2 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54-56
  • 3.7 职校学生与本科生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及时间洞察力的现状对比56-59
  • 3.7.1 本科生被试基本情况56-57
  • 3.7.2 职校生与本科生的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及时间洞察力的差异比较57-59
  • 3.8 讨论59-69
  • 3.8.1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的总体现状及特点分析59-60
  • 3.8.2 职校学生手机成瘾的总体现状及特点分析60-64
  • 3.8.3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的总体现状及特点分析64-66
  • 3.8.4 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的总体现状及特点分析66-67
  • 3.8.5 职校学生与本科生在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和时间洞察力上的对比67-69
  • 3.9 小结69-71
  • 第4章 职校学生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与时间洞察力的关系71-79
  • 4.1 职校生时间洞察力与手机成瘾的关系71-72
  • 4.1.1 职校生时间洞察力与手机成瘾的相关71
  • 4.1.2 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与手机成瘾的回归71-72
  • 4.2 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72-73
  • 4.2.1 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使用动机的相关72
  • 4.2.2 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使用动机的回归72-73
  • 4.3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成瘾的关系73-74
  • 4.3.1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成瘾的相关73-74
  • 4.3.2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成瘾的回归74
  • 4.4 手机使用动机在时间洞察力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74-75
  • 4.5 讨论75-78
  • 4.5.1 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与手机成瘾的关系75-76
  • 4.5.2 职校学生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76-77
  • 4.5.3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成瘾的关系77
  • 4.5.4 手机使用动机的中介效应分析77-78
  • 4.6 小结78-79
  • 第5章 结论与反思79-84
  • 5.1 结论79
  • 5.2 建议79-83
  • 5.2.1 学校方面79-81
  • 5.2.2 家庭方面81-82
  • 5.2.3 学生自身方面82-83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91
  • 附录91-9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96-97
  • 致谢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增涛;;动机与需要的关系评述[J];科技信息;2012年07期

2 朱晓红;儿童学习动机类型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李枫;;论动机类型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寇平;;从英语学习的动机类型和变化规律探究强化动机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0年14期

5 曹洁;;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及其贡献与不足[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1期

6 宋影;;外语学习中的动机类型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钱珊;;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相关性比较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胡小勇;郭永玉;;自主-受控动机效应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9 郭占基,赵娟;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动机与功效研究动态[J];心理科学;1992年04期

10 刘宇楠;;二外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学习时间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宇丰;;分布式供能系统用原动机类型分析和特点比较[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继文;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家庭社会阶层与自主动机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石磊;动机视角下的错误记忆研究:调节焦点对错误记忆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艳艳;不同科学学习动机类型的中学生对情境性科学试题反馈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江泠;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视角下的师生动机感染实证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刘子源;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动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4 陈超;想忘就能忘?-动机强度及性质对定向遗忘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巩潇宁;ARCS动机模型的应用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彭姓;职校学生的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与时间洞察力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杨婧;关于应急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刘伟;初中生动机、学生延迟满足与动机干扰体验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盈盈;虚拟社区“居民”的参与动机[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10 孙新梅;不同动机强度情绪对抑郁倾向大学生来源记忆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职校学生的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与时间洞察力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50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4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