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学者人文精神的遮蔽与回归
本文关键词:教育学学者人文精神的遮蔽与回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学学者的人文精神是指以教育学术研究为业的人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其身、心、灵形而上的关系考虑及对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中形而下具体问题的探讨。教育学学者的人文精神对其人格完善发挥着积淀作用,有助于提升教育学学术的尊严,而且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目前,教育学学者人文精神被遮蔽的原因是中国史官文化对教育学学者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对教育学学者人文精神的消解,网络传媒使教育学学者的存在地基产生倾斜,生活习惯对教育学学者带来的潜在影响。教育学学者人文精神的回归路径为:"经历荒谬,从虚无中升腾"的学术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在社会结构变动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知识证实"与"心灵证虚"的教育学术自我修炼,教育学学术态度的转变是教育学学者人文精神的基础。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育学 学者人文精神 教育学学术 回归路径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张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后(上海200062)。“学者”在《汉语大辞典(缩印本)》中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做学问、求学的人,第二种是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将其解释为:在某一研究领域中有较深研究的人。这里的“较深研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静翰;培养人文精神:综合理科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9期
2 支敏;人文精神的重塑与人文教育[J];铜仁师专学报(综合版);2001年03期
3 瞿建国;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其教育[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4 王岩;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塑造[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5 曹桂生;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李青唐;重视人文教育 蓄养人文精神[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张介明;再议素质教育的人文精神[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孟建伟;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6期
9 许琪;;请假条里的人文精神[J];中小学管理;2006年09期
10 高京平;孙丽娜;;弘扬人文精神 培养创新素质[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云;;让人文精神在素质教育中闪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会岩;弘扬人文精神的根本在教育[N];四平日报;2007年
2 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N];人民日报;2008年
3 刘长铭;忽视养育人文精神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N];中华读书报;2013年
4 记者 刘奕湛 李江涛 许祖华 李春惠 娄辰;“总书记的要求富有人文精神容易接受”[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李 藜;如此“人文精神”[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边建军;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的衡水人文精神[N];衡水日报;2008年
7 大同区教育局 高永福;教育中要全面渗透人文精神[N];大庆日报;2008年
8 孙小礼;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N];人民日报;2009年
9 韩轩言;“八个一”推动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进校园[N];邯郸日报;2009年
10 岳红军 吕永刚;在人文精神熏陶下茁壮成长[N];邯郸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祁丽华;试论《孟子》人文精神及其教育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鲁杨;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学学者人文精神的遮蔽与回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529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