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配偶接受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6-16 13:02

  本文关键词: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配偶接受的调节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适应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使其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符合自身需求及环境变化的平衡过程。心理适应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目前已经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因素有很多,而父母的教养行为即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父母接受—拒绝理论,父母拒绝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而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然而,从已有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者或者仅单独考察了父母一方的教养行为(如母亲接受),或者仅单独考察父母双方的一种教养行为(如父母接受),鲜有研究同时综合考察父母双方的接受、拒绝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拟首先考察父亲接受、母亲接受、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此外,根据家庭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家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其中任何两个家庭成员的交往(如母子关系)都可能受第三方(如父亲)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拟进一步在微观系统中考察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配偶接受在这两者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为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问题的预防和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采用横向研究的方法,从滨州某九年一贯制学校抽取一到九年级531名学生的父母双亲为被试,以Rohner(1986)编制的父母接受—拒绝问卷(Parental Acceptance-rejection Questionnaire,PARQ)和Goodman(1997)编制的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中文修订版为研究工具,对儿童青少年的父母双亲进行测查并收集了父亲接受、父亲拒绝、母亲接受、母亲拒绝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等相关数据以考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母亲接受水平显著高于父亲接受水平,小学儿童的父亲接受和母亲接受水平显著高于初中青少年,父亲接受和母亲接受不存在显著的学生性别差异;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不存在显著的学生性别及年龄组差异。2.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性别与年龄组差异。男生的多动-注意缺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情绪症状及多动-注意缺陷水平显著高于初中青少年。3.母亲接受、父亲接受均与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其情绪症状相关不显著。母亲拒绝、父亲拒绝均与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与其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及多动-注意缺陷均呈显著正相关。4.父亲接受可调节母亲拒绝与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品行问题之间的关系,但母亲接受不能调节父亲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父亲接受 母亲接受 父亲拒绝 母亲拒绝 心理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9-16
  • 1 父母接受—拒绝9-11
  • 1.1 父母接受—拒绝理论9-10
  • 1.2 父母接受—拒绝的相关研究10-11
  • 2 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11-13
  • 2.1 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界定11-12
  • 2.2 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12-13
  • 3 父母接受—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13-14
  • 3.1 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13
  • 3.2 配偶接受对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关系的调节作用13-14
  • 4 问题提出14-15
  • 5 研究假设15-16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16-18
  • 1 被试16
  • 2 研究工具16-17
  • 2.1 父母接受—拒绝的测量16-17
  • 2.2 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测量17
  • 2.3 人口学变量的测量17
  • 3 施测程序17
  • 4 数据处理17-18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18-27
  • 1 父母接受—拒绝的基本特点18-19
  • 2 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基本特点19
  • 3 父母接受—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19-27
  • 3.1 父母接受—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相关分析19-20
  • 3.2 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配偶接受的调节作用20-27
  • 3.2.1 母亲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父亲接受的调节作用20-24
  • 3.2.2 父亲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母亲接受的调节作用24-27
  • 第四部分 研究讨论27-31
  • 1 父母接受—拒绝的基本特点27
  • 2 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基本特点27-28
  • 3 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配偶接受的调节作用28-29
  • 3.1 母亲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父亲接受的调节作用28-29
  • 3.2 父亲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母亲接受的调节作用29
  • 4 教育建议29-31
  • 第五部分 研究的不足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1-32
  •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32-33
  • 第七部分 参考文献33-39
  • 附录 研究工具(部分)39-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欣;翟屹;李伟荣;叶鹏鹏;施小明;;我国小学男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入学年龄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01期

2 王晓玲;李平非;彭元;刘鲲;;长沙市4~18岁儿童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10期

3 王美芳;邢晓沛;贾慧;贺小瑞;;大学生儿时受父母体罚经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4 曲红明;李芹;刘静;谢海虹;毛辰;吕伶;;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健康教育状况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2期

5 卢家楣;陈宁;胡霞;丁志刚;;上海市青少年心理适应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6 王茜;陈会昌;;父母教养行为在儿童2岁和7岁时的差异及与儿童抑制性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9期

7 赵金霞;王美芳;;4~6岁儿童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8 蔺秀云;方晓义;李辉;刘朝莹;杨志稳;;云南省学生亲社会倾向发展趋势及对学校适应的预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9 公桂兰;赵金霞;王美芳;;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10 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上海常模的信度和效度[J];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晓沛;父母体罚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小学儿童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配偶接受的调节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55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f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