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许多网络平台,如:人人、微博、微信的一一崛起,中国人,特别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人,似乎慢慢地在虚拟世界中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即我们所谓的“自媒体”。从表面来看,“自媒体”属于个人的娱乐媒介,但俗话说得好:哪里有人多,哪里就有传播。“自媒体”这样的个人网络平台,到底是高校教育中学生问题的“重灾区”,还是学生教育的“突破口”,这无疑值得研究。笔者选择从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为切入点,通过自媒体平台自身功能、特性的探究,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趋势进行调研,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80、90后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取样调查,从纵向、横向的对比中,初步推测出大学生日常心理状况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与自媒体平台发展在时间等方面的关联性。以此来探究自媒体平台对于其中的影响,从中推测出一些自媒体平台运行可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手段与建议,并辅以高校工作者的真实观点与切身案例,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这些数据为本篇论文提供了很有利的数据支撑,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向师长交流的可能性很低,师生之间的交流、信任还有待提升,它让我们了解到师生之间使用自媒体交流的可能性。自媒体平台对于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视自媒体平台的弊端,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从而推测出一些自媒体平台运行可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手段与建议,为当今辅导员的思政工作以及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 传播 大学生 心理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4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
- 1.2 主要研究手段和内容7-9
- 第2章 自媒体平台概述9-15
- 2.1 什么是自媒体平台9
- 2.2 自媒体网络平台的特征9-12
- 2.2.1 个体化、平民化、自体化的表达手段9-10
- 2.2.2 参与门槛低、易操作10
- 2.2.3 较强的交互传播能力且传播速度广且快10-11
- 2.2.4 自媒体内容良莠不齐11
- 2.2.5 信息的可信度不高11-12
- 2.2.6 针对网络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规范12
- 2.3 自媒体平台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双重效应、影响过程12-15
- 2.3.1 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13
- 2.3.2 打破时间地理局限,受众成为新闻源13
- 2.3.3 微内容对传统新闻理念的挑战13-15
- 第3章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教育15-18
- 3.1 当下大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15-16
- 3.1.1 新生入学之后的适应问题15
- 3.1.2 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的困境15-16
- 3.1.3 自我认知问题16
- 3.1.4 不良情绪的影响16
- 3.1.5 增加就业难题16
- 3.2 信息化技术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渗透16-18
- 第4章 高校工作者的危机处理能力18-21
- 4.1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服务能力18-19
- 4.2 危机信息收集与确认能力19
- 4.3 话语应对与引导能力19-20
- 4.4 组织沟通协调能力20
- 4.5 心理与情绪的调节能力20-21
- 第5章 危机事件下高校学生的能力培养21-24
- 5.1 分析辨别能力培养21-22
- 5.2 合理提出诉求能力培养22
- 5.3 监督与参与能力培养22
- 5.4 心理调节能力培养22-23
- 5.5 应急反应能力培养23-24
- 第6章 自媒体平台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24-32
- 6.1 自媒体平台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教育24-27
- 6.1.1 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的普遍性24-25
- 6.1.2 高校辅导员通过自媒体平台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与必要性25-26
- 6.1.3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自媒体的建议26-27
- 6.2 利用自媒体平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27-29
- 6.2.1 媒体平台开拓了高校心理教育的新平台27
- 6.2.2 自媒体平台为高校辅导员直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27-29
- 6.2.3 利用自媒体平台追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9
- 6.3 自媒体平台对心理教育的消极效应29-32
- 6.3.1 自媒体平台信息的真实性29-30
- 6.3.2 内容廉价低俗充斥在自媒体当中30
- 6.3.3 交流的距离性30-32
- 第7章 增强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34
- 7.1 通过自媒体建立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平台32
- 7.2 辅导员自身可以从自媒体平台所发布的消息中获得启示,,促进学生的心理教育32-33
- 7.3 扩大自媒体平台对于心理教育的积极作用33
- 7.4 构建“线上线下”相联动的自媒体平台舆情应急处置机制33-34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34-36
- 8.1 结论34
- 8.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34-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A 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问卷调查38-41
- 附录B 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问卷分析41-5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何瑛;;敢问路在何方——大学生直面生存压力[J];青年与社会;2011年12期
2 陈晓欣;;1+1=?[J];中文自修;2010年03期
3 张勇;;构建体育营销全媒体平台[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3年11期
4 刘欣;;新闻传播语言跨媒体平台的构建[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5 ;关于通过四大媒体平台展播优秀品牌以消费者美誉度为标准开展行业十大品牌排行榜的通知[J];纪实;2008年04期
6 毛峗美;;以需求为导向 增强高校校园网吸引力[J];北京教育(德育);2013年12期
7 ;关于通过四大媒体平台展播优秀品牌以消费者美誉度为标准开展行业十大品牌排行榜的通知[J];纪实;2008年05期
8 宗薇;;北京外交学院:建设综合数字媒体平台[J];中国教育网络;2006年04期
9 ;机器人当编辑——美国建设“未来新闻综合中心”[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10 ;抓住观众[J];成功营销;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晓剑;朱瑞钧;郑星航;;地市新闻网站打造全媒体平台探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年
2 高丽荣;;互联星空流媒体平台的建设[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3 曹飒;;手机在未来防震减灾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钢 通讯员 袁琳;湘潭首家政务“三微”全媒体平台上线[N];湘潭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郭涛;全媒体平台可以适度超前[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3 记者 戴路;打造海洋新闻宣传全媒体平台[N];中国海洋报;2012年
4 记者 黄蓉芳;我们不仅是一份报纸 我们更是全媒体平台[N];广州日报;2014年
5 记者 葛永坤 刘鑫;共同打造综合性新兴媒体平台 为绵阳改革发展凝聚更多正能量[N];绵阳日报;2014年
6 赵琨;媒体产业中的跨媒体运营[N];中国保险报;2002年
7 雅安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 社长 总编辑 杨建光;全力探索市州党报跨越发展新思路[N];雅安日报;2010年
8 郭全中 徐秀丽;在百姓和市政之间架起“心通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郝磊;打造跨媒体平台[N];中华新闻报;2001年
10 ;“全民记者”,准备好了吗?[N];苏州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双;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党报话语框架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郭丽霞;我国聚合新闻客户端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3 张寰;自媒体平台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推广策略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4 梁精华;基于自媒体平台下的网络涂鸦及其心理需求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刘思驿;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森;企业移动媒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7 武映峰;移动数字媒体平台外包开发项目进度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8 李雪;面向自媒体平台的微博舆情传播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鸿凌;基于JSP的报社投稿审稿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3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3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