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何为教师的道义行动

发布时间:2017-07-08 07:03

  本文关键词:何为教师的道义行动


  更多相关文章: 道义行动 义务 原则 正当


【摘要】:程序化、技术化、专门化的教师行为模式使教师进入“无知之境”。教师不再从道德上追问“行动的理由”,教师在“什么样的道德行动是正当的”问题上是不自明的。教师的对道德规范、道德义务处于无反思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是忽视道德义务是道德行动的基础的结果。追寻教育真谛、探索更好的自我价值与意义的理性实践对教师的行动发出了深沉的召唤:教师的行动应该是道义行动。康德说过:“行为要有道德价值,一定要是为义务而实行的。”教师的道义行动就是教师出于道德义务而履行义务的行动,是道德正义的行动,是出于道德原则而践行道德原则的行动,是出于正当而应当执行的行动。教师不仅有作为人的自然道德义务,还有教师职业角色所规定的职业道德义务。因此,教师的道德行动有三种类型:职责内的道德义务行动,作为人的自然义务行动,超义务道德行动。通过对教师“道义行动”的分析,笔者发现教师的“道义行动”具有以下本质特征:教师的道义行动是追问理由的,是非功利的,是自由的,是经受实践理性反思的,是受法则规导的,是道德评价的,是出自义务而承当的。教师的道义行动为什么是必要的呢?因为基于道德情感的道德行动是不稳定的,道德情感的冲动性、波动性、情境性带给道德行动不固定的特性。基于德性的道德行动是具有道德价值的,当且仅当德性是完整、统一的。基于传统习俗的道德行动具有不理性、无反思的特点,要对习俗本身进行正当性的鉴别。只有道义行动是正当的,是必然具有道德价值的行动,因为道义行动本身就是正当的。教师的道义行动不仅是保障教育价值和目的实现的方式,而且也是教师的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方式。道义行动以追求教育的美好事物、引发人的精神成长为目的。教师的道义行动符合道德价值,符合道德原则,并卓越地承当了道德义务。道义行动的实践,不仅对教师的自我实现和人格追求是有意义的,而且对学生的道德引领和理性发展都有重要的意蕴。
【关键词】:道义行动 义务 原则 正当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一、问题的提出9-20
  • (一) 研究问题的缘起9-12
  • 1. 教师对道德义务的无思9-10
  • 2. 教师的道德行动的复杂性10-11
  • 3. 教师道义行动的本质及意义在理论上不明11-12
  • (二) 研究综述12-18
  • 1. 关于道德行动的研究12-13
  • 2. 关于道德义务的文献研究13-16
  • 3. 关于道义的研究16-17
  • 4. 关于教师伦理学的研究17-18
  • (三) 研究设计18-20
  • 1. 研究问题18-19
  • 2. 研究方法19-20
  • 二、教师的道义行动的概念构成20-40
  • (一) 教师的道义行动是什么20-25
  • 1.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义”的内涵20-21
  • 2. 伦理学上“道义”的定义21-24
  • 3. 教师的“道义行动”的概念24-25
  • (二) 教师的三种道义行动类型25-29
  • 1. 教师职责内的道德义务行动26-27
  • 2. 教师作为人的自然义务行动27-28
  • 3. 教师的超义务道德行动28-29
  • (三) 教师的道义行动的本质特征29-40
  • 1. 教师的道义行动是追问理由的29-31
  • 2. 教师的道义行动是非功利的31-33
  • 3. 教师的道义行动是自由的33-35
  • 4. 教师的道义行动是经过实践理性反思的35-36
  • 5. 教师的道义行动是受法则(principles)规导的36-37
  • 6. 教师的道义行动是道德评价的37-38
  • 7. 教师的道义行动是出自义务而承当的38-40
  • 三、教师的道义行动何以必要40-56
  • (一) 单纯基于道德情感的道德行动是不稳定的40-46
  • 1. 同情总能及时到位吗40-42
  • 2. 爱也会做错事42-43
  • 3. 为什么老师会偏心43-44
  • 4. 道德情感引发的道德行动的特点44-46
  • (二) 基于某些道德德性(德目)的道德行动是不完整的46-48
  • 1. 我的老师是个好人,可有时候没原则46-47
  • 2. 他很善良,却不小心伤害学生47
  • 3. 过去是道德榜样,现在却道德败坏47-48
  • (三) 基于传统习俗的道德行动是不理性的48-52
  • 1. 无反思的行为49
  • 2. 从众性的习惯49-51
  • 3. 习俗化的行为51-52
  • (四) 基于道德义务的道德行动是正当的52-56
  • 1. 自在善52-53
  • 2. 绝对命令53
  • 3. 法则53-54
  • 4. 出于义务而不仅仅合乎义务54-56
  • 四、教师的道义行动的标准56-64
  • (一) 合目的56-59
  • 1. 合人自在的目的56-57
  • 2. 合教育的总体目的57-58
  • 3. 合教育行动的目的58-59
  • (二) 合理性59-60
  • (三) 合规范性(normativity)60-61
  • (四) 合价值性61-64
  • 结语:教师道义行动的意蕴(significance)64-67
  • (一) 教师的道义行动是教师完善人格的重要方式64-65
  • (二) 教师的道义行动是学生道德行动的示范65-67
  • 参考文献67-7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檀传杰;;宗教对公民道德的担当[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丽芳,李小菊,周春荣;关于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学刊;1997年06期

3 田海平;;“环境进入伦理”与道德世界观的转变[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牛俊美;;道德:“应然”的自由意志[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孔颖;;对我国道德感教育的新思考[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10期

6 张乖利;理性是现代道德建设的基础——从康德道德哲学看现代道德建设[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张延茜;向全珍;;浅谈恩格斯的“真正的人的道德”——《反杜林论·哲学篇》恩格斯的观点[J];天府新论;2008年S1期

8 费尚军;;论亚当·斯密的道德报偿理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李万古;环境道德研究的方法论[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10 黎晓;市场经济下思想道德教育刍议[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云萍;;道德规范性的证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泽波;;道德他律的尴尬——牟宗三判定朱子为道德他律献疑[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聂长建 李国强;《人心》中的法律与道德律[N];法制日报;2013年

2 李长春;培育现代公民道德 建设现代文明城市[N];中山日报;2005年

3 林达;罗伯特·欧文的共产村和道德观[N];东方早报;2012年

4 本报评论员 李俊雄;完善见义勇为保障机制让好人不再难当[N];东莞日报;2012年

5 全国人大常委 民建中央副主席 重庆市慈善总会会长 程贻举;经济大发展,道德要跟上[N];重庆日报;2012年

6 李瑾;生意归生意,道德却无法仅归道德[N];工人日报;2008年

7 整理 吴荣荣;如何重建中国人的伦理道德[N];无锡日报;2013年

8 施艳秋;我文明,,所以城市文明[N];苏州日报;2005年

9 杨庆祥;诚信:立国之宝 为人之本(下)[N];吉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小五;道德赏罚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丁雪枫;道德正义论[D];东南大学;2005年

3 王秀敏;现代社会的个性道德探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5 沈国琴;道德与幸福[D];浙江大学;2010年

6 高玉平;道德客观性的证明[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天瑶;伦理是如何超越道德的: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D];江苏大学;2016年

2 康静;鉴赏判断与道德[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石志展;何为教师的道义行动[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4 邱实;复杂适应系统视域下的道德律[D];黑龙江大学;2016年

5 范渊凯;道德与舆论之关系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罗源;论敬重——康德伦理学中的道德情感[D];湖北大学;2013年

7 郑立博;自我及其道德欲求[D];苏州大学;2014年

8 刘海涛;科尔伯格道德观初探及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曙辉;建构普遍伦理的可能性[D];东南大学;2004年

10 李军;论康德的道德情感[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33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33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a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