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清末民初女子国文教科书中的异国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17-07-08 13:10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女子国文教科书中的异国女性形象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民初 女子国文教科书 异国女性形象


【摘要】:1898年到1922年,受政治制度影响,中国男女教育双轨并行,女子教科书出版数量多、体系较完善。近代知识分子因中国与异国的交战结果感到挫败,主动接受西方思想文化,这种取向在女子国文教科书编订中得以体现:一方面,教科书编者注重在课文中书写异国形象,使教科书接受者具备世界意识;另一方面,教科书编者将杰出异国女性形象作为典范,以传递想象中异国女性具备的个性品质。当代形象学认为,异国形象具备言说他者与言说自我的双重属性,国文教科书中的异国女性形象亦不例外。在异国女性形象言说他者的同时,编者对人物形象的改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许以及要求。目前学界对近代女性教育及教科书发展有较充足的探讨,但从文本出发细读女子教科书的成果并不多见。此外,学者对近代文学作品及报刊杂志中的外国女性形象也有解读,但对教科书中外国女性形象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深入教科书文本,分析教科书中的异国女性形象十分有必要。本研究通过阅读影印清末民初女子国文教科书,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同时,采取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法,简述清末民初女子国文教科书中涉及的异国女性形象特征,分析异国女性形象言说他者与言说自我的双重特性,并就女子国文教科书中异国女性形象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思考其局限性。本文绪论部分简述当前学界对近代女性教育问题、教科书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定义文中涉及的核心概念。第二章概括清末民初女性教育及教科书发展状况,阐述这一时期教科书“世界性”特点,以此作为研究国文教科书中异国女性形象之背景。第三章体现本研究文本分析成果,将国文教科书中异国女性形象按照事迹特点分为三类:“女德”的继承者,新风尚的引领者和救亡图存的参与者。归纳女性形象特征及编者对部分人物形象的误读,通过女性形象演变分析异国对国文教科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第四章肯定异国女性形象的文化价值,举例说明异国女性形象与时代需求、教育理论、女子价值观互为发展动力的局面。第五章思考国文教科书中异国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不可否认,主要由少数男性知识分子编写的国文教科书,在推动近代女性思想解放的同时,反映的是男性对女性的价值期许、具备话语权力的知识分子对民众的期许。这就使教科书中的异国女性形象服务于男权和统治阶级。此外,为更清晰地表达这种期许,教科书编者对外国女性形象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写,这就使异国女性形象具备教化功能的同时,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清末民初 女子国文教科书 异国女性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23.3;I106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2
  • 引言12-19
  • 一、文献综述12-17
  • 二、关键词界定17-19
  • 第一章 清末民初女性教育与教科书发展概况19-25
  • 1.1 清末民初女性教育政策的变迁19-21
  • 1.2 清末民初女子国文教科书的概况21-25
  • 1.2.1 女子国文教科书发展历程21-24
  • 1.2.2 国文教科书与异国形象24-25
  • 第二章 异国女性形象类型25-42
  • 2.1 “女德”的继承者28-31
  • 2.1.1 秉持孝道28-30
  • 2.1.2 襄助丈夫30-31
  • 2.2 新风尚的引领者31-34
  • 2.2.1 尽天职31-32
  • 2.2.2 尚勇32-33
  • 2.2.3 慷慨助人33-34
  • 2.3 救亡图存的参与者34-42
  • 2.3.1 思潮先导34-36
  • 2.3.2 革命领袖36-39
  • 2.3.3 社会运动先锋39-42
  • 第三章 女子国文教科书中异国女性形象产生的文化效应42-52
  • 3.1 适应变革时代的文化需求42-45
  • 3.2 推动进步的教育理论45-49
  • 3.3 促进女子价值观的转型49-52
  • 第四章 对教科书中异国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52-62
  • 4.1 异国女性形象的虚构52-56
  • 4.2 男权中心主义的表现56-58
  • 4.3 被强调的“奉献者”身份58-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附件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南;日本教科书问题溯源[J];钟山风雨;2001年03期

2 姜国镇;关于“日本新教科书问题”的种种[J];读书;2002年02期

3 ;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的三种新著[J];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01期

4 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功能论争的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冯玮;;日本教科书的“逆反路线”[J];东西南北;2014年09期

6 孙建锋;;各国的教科书都在头痛什么?[J];芳草(经典阅读);2013年06期

7 步平;评介O,

本文编号:534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34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