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学物理 翻转课堂 Camtasia studio软件 教学模式
【摘要】:迄今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新课程改革。然而,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开展了一个调查,该调查显示,新课改后,教学难度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减反增,仅25%的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为体现新课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理念,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加入动手实践和协作交流的环节,从而占有了大量课堂时间,只能在课后布置更多的作业和任务,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翻转课堂作为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的结合体,在美国全面兴起,在国内也掀起了一股热潮,大量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翻转课堂利用微视频教学,将传统课堂课中学习、课后练习的模式转变为课前学习,课中练习。学生在课前自主掌握学习节奏,完成视频学习;教师在课前发现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备课,为开展探究式、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就了良好的台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我国对它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也仅在较小的范围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文重点阐述翻转课堂的含义及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广大中学物理老师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以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界定了翻转课堂的概念,阐述了教学模式的含义,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在研究国内外典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物理学科特色,构建了中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微视频制作的注意事项和具体录制软件的操作方法;第五部分,结合笔者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对《欧姆定律》进行了初步的教学设计。第六部分,对翻转课堂在我国实施的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本论文,可以对翻转课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于物理教师实施翻转课堂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学物理 翻转课堂 Camtasia studio软件 教学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3.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3
- 1.2.1 样本数量分析10
- 1.2.2 样本内容分析10-13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4
- 1.3.1 研究内容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2 翻转课堂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4-18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4-15
- 2.1.1 翻转课堂14
- 2.1.2 教学模式14-15
-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5-18
- 2.2.1 掌握学习理论15-16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6
- 2.2.3 自组织学习理论16-17
-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17-18
- 3 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分析及设计18-24
- 3.1 国内外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分析18-22
- 3.2 基于翻转课堂的物理教学模型设计22-24
- 4 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视频制作策略24-29
- 4.1 微视频的特点24
- 4.2 微视频的制作24-27
- 4.2.1 前期准备24-25
- 4.2.2 视频录制25-27
- 4.3 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系统27-29
- 5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29-38
- 5.1 教学设计的定义和特点29-30
- 5.2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30-32
- 5.2.1 新课程理念30-31
- 5.2.2 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31
- 5.2.3 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31
- 5.2.4 建构主义理论31-32
- 5.3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欧姆定律》32-38
- 5.3.1 教学设计思想32-33
- 5.3.2 教学设计33-38
- 6 总结和展望38-40
- 6.1 研究存在的不足38
- 6.2 对我国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建议38
- 6.3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2
- 附录42-45
- 致谢45-46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宝英;提高中学物理差生成绩浅探[J];教育评论;2000年03期
2 陈继琼;关于“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的教学探讨[J];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张永兴;中学物理跨学科渗透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0年10期
4 罗晓章;左长碧;;论中学物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2期
5 陈小松;从中学物理教育探究科学态度及其评价(下)[J];学科教育;2001年07期
6 曹红艳;中学物理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7 郭志明;中学物理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研究[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8 苏耀能;谈中学物理实验的思维目标[J];教学与管理;2001年12期
9 朱仁义;中学物理命题要注意深层的理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顾国锋;中学物理程序化教学模式[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继鲁;;对一例题机械效率的讨论[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明盛;;对现行中学物理演示仪器的思考[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平;;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中“度”的把握[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亚飞;;谈中学物理力学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5 吴卫南;;浅谈中学物理中的“探究”式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张江宁;;关于中学物理实现网络教学的几点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7 郭宝柱;;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年
8 郑景明;;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物理实验的思考[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曹旭;;浅谈电化教学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李君;;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汝州市第六初级中学 黄武强;中学物理教法初探[N];学知报;2011年
2 日照市莒县一中 姚长伟;如何学好中学物理[N];学知报;2011年
3 记者 王燕;中学物理应该如何学[N];菏泽日报;2010年
4 徐杰;江苏省镇江中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实验基地:提高效能挖掘潜能[N];江苏教育报;2011年
5 “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 彭征 仲扣庄;中国近代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量子理论[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苏军;数字化介入中学物理实验[N];文汇报;2003年
7 特约记者 郑毅邋通讯员 许四清;“金牌”教师的“炼金”路[N];孝感日报;2008年
8 无棣一中 杨君;浅谈中学物理实验[N];学知报;2011年
9 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军锋;微分思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1年
10 江西瑞金市第三中学 温剑;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永江;中学物理资源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明涛;中学物理例子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常勇;基于网络的中学物理协作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敏;中学物理开放性试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袁满;中学物理“课题研究”的教学实践尝试[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小凡;中学物理PCK的构建及案例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何晓;S中学物理导学案教学学生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7 邢明静;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及其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谭代丽;中学物理微视频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陶萍萍;同步评价创新思维的中学物理试题编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黄娇;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52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5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