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唐代经学阅读及其教育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08:17

  本文关键词:唐代经学阅读及其教育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学阅读 唐代 教育功能


【摘要】:中国是个有着悠久阅读历史、阅读传统和阅读风气的国家,史料积累颇丰,阅读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亟需关注的研究领域。唐代经学阅读研究按阅读地点进行结构划分,可以分为家庭的经学阅读与学校的经学阅读两大部分。家庭的经学阅读大致包含两类:一类是家长引导下的经学阅读;另一类是自发性的经学阅读。家长引导下的经学阅读者大多是学龄前儿童,阅读方式多样;他们的经学阅读活动存在于整个唐代,中唐密度较高,初唐次之;具备基础性教育特征,但与阅读者最终及第科目之间关联度不强。在唐代,自发性的经学阅读人群以处士与女性为主。处士的经学阅读多带有玄学色彩,主要表现为对《周易》的阅读。并且,他们的经学阅读使之作为儒家文化的传播者,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女性的经学阅读则具备基础性教育的功能,偏重于强调礼的养成;中唐以后,《诗经》成为其阅读的主要内容,这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文学素养。学校的经学阅读不仅在内容上与科举考察内容一致,而且在阅读版本上有统一的经学教材。唐时期学校的经学阅读表现出独有特点:阅读内容与思想的统一;重“经义”到重“文辞”的阅读重点的转变;“趋少就易”的选择性阅读;受重视程度逐渐减弱。除此,敦煌出土的《杂抄》内所录《书目》是目前发现较早的指导阅读的书目,真实地反映了中唐时期地方学校的阅读状况。唐代经学阅读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经学阅读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对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与作用。经学阅读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促进个人积累知识、丰富底蕴;道德教化,提升修养;审美教育,促进创作;指导实践,著书科考。经学阅读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引导主流政治观念;调整社会内部关系;传递良好读书风气;选择经学文化重心。此外,由于阅读活动偏离教育目标,与外界社会环境不相协调,对个人及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唐后期过度功利化阅读动机所导致的学风败坏,这种过度功利性阅读动机主要指唐人对及第入仕的过度追求。
【关键词】:经学阅读 唐代 教育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9;K2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8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10-15
  • (一)国内研究现状10-13
  • (二)国外研究现状13-14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14-15
  • 三、研究内容15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5-16
  • (一)研究思路15
  • (二)研究方法15-16
  • 五、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16
  • (一)研究的重难点16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16
  • 六、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6-18
  • (一)核心概念界定16-17
  • (二)理论基础17-18
  • 第一章 唐代家庭的经学阅读18-30
  • 一、家长引导下的经学阅读19-24
  • (一)阅读内容19-21
  • (二)阅读特点21-24
  • 二、自发性的经学阅读24-30
  • (一)处士的经学阅读24-26
  • (二)女性的经学阅读26-30
  • 第二章 唐代学校的经学阅读30-43
  • 一、学校经学阅读的内容30-34
  • (一)阅读范围31-32
  • (二)阅读版本32-34
  • 二、学校经学阅读的特点34-38
  • (一)阅读内容与思想的统一34-35
  • (二)阅读重点的转变35-36
  • (三)阅读内容的选择性36-37
  • (四)受重视程度逐渐减弱37-38
  • 三、敦煌本《杂钞》与地方学校的经学阅读38-43
  • (一)敦煌本《杂抄》所录《书目》39
  • (二)《书目》与中唐地方社会39-40
  • (三)《书目》与地方学校的经学阅读40-43
  • 第三章 唐代经学阅读的教育功能43-55
  • 一、经学阅读对个体发展的功能44-49
  • (一)积累知识,丰富底蕴44-45
  • (二)道德教化,提升修养45-46
  • (三)审美教育,,促进创作46-48
  • (四)指导实践,著书科考48-49
  • 二、经学阅读对社会发展的功能49-51
  • (一)引导主流政治观念49
  • (二)调整社会内部关系49-50
  • (三)传递良好读书风气50-51
  • (四)选择经学文化重心51
  • 三、唐代经学阅读的负向功能51-55
  • (一)负向功能的表现52-53
  • (二)原因分析53-55
  •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8
  • 致谢68-69
  • 作者简介69-70
  • 附件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洋;经学史研究的新篇[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王志宏;;活的经学和僵死的经学史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4期

3 王锷;;序《南北朝经学史》[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崔晓新;;中国经学史研究的一大创获——评焦桂美博士《南北朝经学史》[J];孔子研究;2010年06期

5 吴先宁;南北朝经学异同与社会政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04期

6 郝明工;北宋经学论略[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邹登顺;一部颇具特色的学术新著——评《中国经学史》[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尤小立;中国经学史研究的反思视角与经学的式微 读《中国经学史十讲》[J];博览群书;2004年05期

9 赵伯雄;;不仅研究经学史,也要研究经学[J];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01期

10 孙尚勇;张涛;;人文化育 经典常新——第二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应宪;;日本“中国经学史”之译介与回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胡文生;;浅析经学在前近代的变动[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韩大伟;;西方郑玄研究述评[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9辑)[C];2010年

4 葛志毅;;中国古代的经学文化传统[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5 冯良方;;汉武帝时期经学的成立及其影响[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集诂齐书社最新图书推介[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九卷)[C];2014年

7 周予同;;朱熹之经学[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北朝经学史”负责人、四川师范大学讲师 潘忠伟;“中心”和“边缘”的迭代——经学史研究散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王东杰 四川大学历史系;以“书”为中心的经学史研究[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经学与中国的学术思维方式[N];文汇报;2005年

4 张颖;经学史研究新篇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5 李学勤;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任国征;傅斯年如何看待经学?[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四川师范大学 黄开国;经学流派与分期新议[N];光明日报;2010年

8 姜广辉;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郑任钊;经学发展的轨迹及不同时期的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王焱邋采访 叶渔 ;经学的前世今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素红;明代经学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2 甄洪永;明初经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焦桂美;南北朝经学史[D];山东大学;2006年

4 杨世文;宋代经学怀疑思潮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周静;韩愈经学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高明峰;北宋经学与文学[D];扬州大学;2005年

7 刘再华;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D];复旦大学;2003年

8 郜积意;刘歆与两汉今古文学之争[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占;朱维铮的经学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唐奥林;唐代经学阅读及其教育功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刘焱;清代湖南经学初探[D];湖南大学;2010年

4 胡惠明;经学视野下的两晋南朝顺阳范氏家族[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艳丽;蜀汉经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郑婕;苏辙经学成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渠}^%;gqo"熹平石}撗芯縖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欣雨;李贽经学批判及反理学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鸿鑫;晚清《王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雷霞;经学在秦代的遭遇与汉初的复兴[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98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98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5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