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外显和内隐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女性的信任优势

发布时间:2017-07-31 08:30

  本文关键词:外显和内隐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女性的信任优势


  更多相关文章: 外显人际信任 内隐人际信任 性别 语义错误归因范式


【摘要】:信任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的标志,是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人际信任的研究表明,个体间的人际信任呈下降趋势,然而近几年,我国各大高校却接连发生由于盲目信任造成的恶性事件,这种矛盾的现象促使研究者对人际信任重新审视,是否在人类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判断和对世界形成心理表征的过程中,除了这种外显的、可控制的加工之外,还存在着内隐的、自动化的启发式判断加工。此外,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且在决策、消费、国际关系、社会认知、社会融合等领域都存在性别差异。在人际关系的研究中,性别会对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人际交往以及人际信任产生显著影响。然而以往性别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却存在争议。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内隐测量和外显测量两种途径探查人际信任的存在性,并探查性别属性对内隐和外显人际信任的影响。实验一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以宁夏大学8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探查外显和内隐人际信任的存在性及二者的关系。实验二采用投资博弈范式,以宁夏大学9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被信任者性别:男、女)×2(信任者性别:男、女)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查性别属性对大学生外显人际信任的影响。实验三采用语义错误归因范式,以宁夏大学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被信任者性别:男、女)×2(信任者性别:男、女)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查性别属性对大学生内隐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证实了内隐人际信任的存在,并通过相关分析证明内隐人际信任和外显人际信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2)无论在内隐还是外显层面上,被信任者性别均会对人际信任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即女性更容易获得信任。
【关键词】:外显人际信任 内隐人际信任 性别 语义错误归因范式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文献综述7-18
  • 1.1 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7-15
  • 1.2 人际交往中的性别差异15-18
  • 第二章 研究总体构想18-20
  • 2.1 问题提出18
  • 2.2. 研究意义18-19
  • 2.3 研究目的、内容与假设19
  • 2.4 研究方法19-20
  • 第三章 实验一:内隐人际信任的存在性研究20-24
  • 3.1 被试20
  • 3.2 工具和材料20
  • 3.3 实验程序20-21
  • 3.4 数据采集与分析21-22
  • 3.5 研究结果22
  • 3.6 讨论22-23
  • 3.7 小结23-24
  • 第四章 实验二:外显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24-28
  • 4.1 被试24
  • 4.2 工具和材料24
  • 4.3 实验程序24-26
  • 4.4 数据采集与分析26
  • 4.5 研究结果26-27
  • 4.6 讨论27
  • 4.7 小结27-28
  • 第五章 实验三:内隐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28-31
  • 5.1 被试28
  • 5.2 研究工具28
  • 5.3 实验程序28-29
  • 5.4 数据采集与分析29
  • 5.5 研究结果29-30
  • 5.6 讨论30
  • 5.7 小结30-31
  • 第六章 总讨论31-34
  • 6.1 大学生外显人际信任和内隐人际信任的分离31
  • 6.2 外显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分析31-32
  • 6.3 内隐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分析32-34
  • 第七章 结论、创新、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34-35
  • 7.1 研究结论34
  • 7.2 研究创新34
  •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34-35
  • 参考文献35-41
  • 附录41-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介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翔,王旭峰;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因素分析——以南昌地区为个案调查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3 罗任;周茜;谢海燕;;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分析[J];中国校医;2006年04期

4 杨昭宁;贾蕊;陈祥丽;;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5 孔繁昌;周宗奎;;青少年人际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Z1期

6 李妍;贾林祥;;从传统文化视角看中国人的人际信任[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海珍;张鹤;;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8 郝明亮;;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调研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0年05期

9 张鹤;刘海珍;;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许振兴;;贫困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王沛;;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晔;刘华山;;学生信任问卷的编制及试用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康廷虎;白学军;;任务风险对信任游戏中个体人际信任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孙雅娜;王滨;罗伟;张改叶;李志海;;咨询深度问卷的编制以及其与人际信任、自我表露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孙群;姚本先;;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孔繁昌;周宗奎;;12~19岁青少年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小文;姚本先;周宵;;中学生依恋及其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胡丹凤;侯天卉;;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王卉;谢亚静;刘华山;;人际信任、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董妍;情绪影响人际信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黄陵东;人际信任是社会信任的微观基础[N];福建日报;2006年

3 丁宁;理解 沟通 求助[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罗书伟 陈旭;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构建[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 窦东徽;经济学让人变得“更好”还是“更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曹英 张琴琴;“人际信任”破题小企业融资难[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调查执行 朱恩青 甄林萍 指导老师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王小章;我凭什么相信你[N];浙江日报;2005年

8 龙丽达;对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问题的思考[N];吉林日报;2014年

9 徐永健;重视人际信任对构建微贷市场信用关系的创新作用[N];金融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罗书伟;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初浩楠;中国文化环境下企业人际信任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婷;大学生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杨;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郝江丽;大学生人际信任预期对信任行为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于宏飞;青少年依恋倾向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贺爱彦;孤儿人际信任的内隐特性及干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7 陆凤英;儿童虐待对戒毒动机、人际信任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D];西南大学;2015年

8 李芹;微信用户分享动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刘颖敏;陌生人社会中网络人际信任的形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10 刘艳;女性服刑人员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598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98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d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