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行为模式下的高校建筑系馆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9:08

  本文关键词:行为模式下的高校建筑系馆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行为 模式 高校 建筑系 设计 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31
  • 1.1 课题研究背景9-20
  • 1.1.1 教育建筑的意蕴与文化价值9-10
  • 1.1.2 我国高校建筑系馆的发展历程10-16
  • 1.1.3 我国高校建筑系馆的使用现状16-18
  • 1.1.4 新时代信息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影响18-20
  • 1.2 研究意义以及目标20-22
  • 1.2.1 研究意义20-22
  • 1.2.2 研究目标22
  •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22-24
  • 1.3.1 研究对象22-23
  • 1.3.2 研究范围界定23-24
  • 1.4 现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24-28
  • 1.4.1 国内的研究成果24-26
  • 1.4.2 国外的研究成果26-27
  • 1.4.3 当代对高校建筑系馆的探索与实践成果27-28
  • 1.5 研究方法28-30
  • 1.6 研究框架30-31
  • 第二章 高校建筑系馆的行为模式与功能需求31-62
  • 2.1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31-36
  • 2.1.1 教育起源理论31-32
  • 2.1.2 行为科学理论32-33
  • 2.1.3 行为信息交流理论33-36
  • 2.2 建筑系馆空间行为模式的关联要素36-44
  • 2.2.1 国内高校建筑学的教育理念36-40
  • 2.2.2 建筑系专业的教学内容40-42
  • 2.2.3 建筑系专业的教学模式42-44
  • 2.3 建筑系馆师生的行为模式研究44-52
  • 2.3.1 行为模式的特征44-46
  • 2.3.2 建筑系师生的行为模式分析46-52
  • 2.4 行为模式下的建筑系馆空间组织及其特征52-60
  • 2.4.1 行为模式下的建筑系馆空间组织52-53
  • 2.4.2 行为模式下的建筑系馆空间特征53-60
  • 2.5 本章小结60-62
  • 第三章 高校建筑系馆的总体设计策略及空间组织关系62-93
  • 3.1 行为模式下的高校建筑系馆的设计策略62-70
  • 3.1.1 整体性策略62-64
  • 3.1.2 人性化策略64-68
  • 3.1.3 环境艺术观策略68-70
  • 3.2 建筑系馆的功能构成及其分区方式70-76
  • 3.2.1 建筑系馆的功能构成70-73
  • 3.2.2 建筑系馆的功能分区73-76
  • 3.3 行为模式下的建筑系馆的功能布局76-81
  • 3.3.1 连廊引导式组合76-78
  • 3.3.2 单核心汇聚式组合78-79
  • 3.3.3 多核心分散式组合79-81
  • 3.4 行为模式下的建筑系馆空间组合81-87
  • 3.4.1 水平单元连接式组合82-84
  • 3.4.2 垂直厅院集聚式组合84-86
  • 3.4.3 斜向交通叠加式组合86-87
  • 3.5 行为模式下的建筑系馆流线设计87-92
  • 3.5.1 直接引导型流线设计88-89
  • 3.5.2 迂回折返型流线设计89-90
  • 3.5.3 体验参观型流线设计90-92
  • 3.6 本章小结92-93
  • 第四章 行为模式下的高校建筑系馆各功能空间设计93-132
  • 4.1 专业教学空间93-108
  • 4.1.1 专业设计课室93-104
  • 4.1.2 评图空间104-107
  • 4.1.3 实验研究室107-108
  • 4.2 集散及交往空间108-127
  • 4.2.1 入口空间109-112
  • 4.2.2 多功能用途空间112-121
  • 4.2.3 庭院空间121-122
  • 4.2.4 阅览及休闲空间122-124
  • 4.2.5 交通空间124-127
  • 4.3 后勤及办公空间127-131
  • 4.3.1 教研办公用房127-128
  • 4.3.2 设备及服务类用房128-131
  • 4.4 本章小结131-132
  • 第五章 高校建筑系馆的改造实例分析及设计方向132-152
  • 5.1 案例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建筑系馆改造项目132-143
  • 5.1.1 建筑系馆概况132-135
  • 5.1.2 改造方案分析135-143
  • 5.2 行为模式下的新时期建筑系馆设计143-151
  • 5.2.1 未来建筑系馆内可能产生的行为模式分析143-145
  • 5.2.2 行为模式下的新时期建筑系馆设计方向145-151
  • 5.3 本章小结151-152
  • 结论152-155
  • 参考文献155-161
  • 附录—问卷调查161-163
  • 附录—问卷调查数据整理163-167
  • 附录—访谈记录167-1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70-171
  • 致谢171-173
  • 附件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立;易彰;;英美建筑教育理念对建筑系馆设计及其发展方向的启示[J];中外建筑;2012年05期

2 吴杰;;高校建筑系馆设计初探——“相遇”到“交谈”的事件发生器[J];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10期

3 伍江;风格迥异 殊途同归──美国最近两座建筑系馆[J];时代建筑;1999年01期

4 吕凯;;双阶段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基于建筑系高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4期

5 李若星;;使用的欢愉——解读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的空间趣味[J];世界建筑;2014年03期

6 缪峰;;三江学院建筑系建造教学的起步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6期

7 裘国锋;周星恺;;建筑系馆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作家;2010年06期

8 刘伯英;;抚今追昔 清华廿年[J];建筑创作;2006年10期

9 代俊华;;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3年13期

10 孙茹雁;李凡;;建筑学习空间的深度——RWTH Aachen建筑系新馆评析[J];新建筑;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见习记者 金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开辟“融技于艺”的办学之道[N];建筑时报;2010年

2 史轩;为新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建筑系[N];新清华;2007年

3 奚树祥;谦让和睦 严肃治学[N];建筑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王菁华 谢春虎;八个大学生与十亿元项目[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见习记者 金城;打造大类平台 创新教学理念[N];建筑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笑今;当代高校建筑系馆共享场所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阮fs鸣;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建筑系馆空间改造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学卿;行为模式下的高校建筑系馆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莉;建筑系馆空间设计及环境行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蕾;建筑系馆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甘宁;基于建筑教育理念演变的高校建筑系馆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叶猛;当代高校建筑系馆设计研究与实践[D];中南大学;2008年

8 韩旭晶;基于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筑系馆空间特征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9 姚欣;国内高校典型建筑系馆现状及改扩建调研[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鹏;建筑系馆空间特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6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96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