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有其父必有其子吗?中国教育代际传递的规模与机制

发布时间:2017-08-18 19:18

  本文关键词:有其父必有其子吗?中国教育代际传递的规模与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 人力资本 代际传递 代际流动性


【摘要】:代际社会流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代际传递不仅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效率,还通过影响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而影响到社会公平。而受教育水平一直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拥有较高受教育程度的父母,其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一般也较高。这是因为受教育水平越高的父母,通常具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抚育方式,从而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营养条件及良好的学习、居住环境,以此来改善子女的学习环境、提高其学习竞争力使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更高,还是因为受过更多教育的父母,他们先天的能力较强,他们的子女也继承了其较强的能力,从而更易接受更多的教育。区分这一现象到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还是由后天环境因素决定,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调查数据,对中国家庭中影响教育代际传递因素的研究,分析了中国教育代际传递的规模与机制问题,研究发现,父母对亲生子女的代际弹性大于非亲生子女,即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的代际传递有正向影响,但是也发现后天因素,如户籍状态,家庭收入等因素对个人最终的教育成就有显著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政策改革应该着力于教育机会的平等,同时减小城乡人口在获取社会资源方面与城市人口的差距,保证个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性,从而推动社会代际教育流动,促进社会公平。
【关键词】:教育 人力资本 代际传递 代际流动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0-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一、引言7-1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8
  • 1.2 研究目标8
  • 1.3 本文贡献8
  • 1.4 研究框架8-9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9-10
  • 1.5.1 研究方法9
  • 1.5.2 技术路线9-10
  • 二、文献综述10-16
  • 2.1 人力资本与教育投资10-11
  • 2.2 教育与社会公平11-12
  • 2.3 教育代际传递的先天和后天因素12-13
  • 2.4 代际传递的规模13-14
  • 2.5 教育与代际收入的流动性14
  • 2.6 代际传递的机制和驱动因素14-15
  • 2.7 文献述评15-16
  • 三、理论模型与实证假设16-21
  • 3.1 代际传递基本理论模型16-17
  • 3.1.1 模型假设16
  • 3.1.2 模型求解16-17
  • 3.2 明瑟方程理论模型17-19
  • 3.2.1 补偿差异模型17-18
  • 3.2.2 会计恒等模型18-19
  • 3.3 研究假设19-21
  • 四、数据及样本描述21-29
  • 4.1 数据选择21-22
  • 4.2 样本描述22-29
  • 五、实证分析29-40
  • 5.1 实证模型29-30
  • 5.1.1 明瑟工资方程29
  • 5.1.2 代际弹性29-30
  • 5.1.3 转换矩阵30
  • 5.2 实证结果30-40
  •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40-43
  • 6.1 结论40-41
  • 6.2 政策建议41-42
  • 6.3 本文不足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就业中的“代际传递效应”[J];同舟共进;2005年10期

2 李晓明;;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负面影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李昕;;我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邢晓沛;张燕翎;王美芳;;父母体罚的代际传递:体罚态度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5 成伟;牛喜霞;迟丕贤;;社会资本代际传递之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李晓明;;出生贫困就永远贫困吗?——国外学者关于“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8年06期

7 林福美;向黎明;陈全功;;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代际传递研究——以宣恩县为例[J];民族论坛;2014年02期

8 陈文江;杨延娜;;西部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社会学研究——以甘肃M县四个村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观点举要[J];江汉学术;2013年03期

10 马新;;教育公平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祝建华;;缓解城市低保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研究[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邢晓沛;王美芳;孔屏;;父母体罚的代际传递:体罚态度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银娥;;社会福利制度反贫困的新模式——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4 杜薇;;广东省居民收入差异的代际传递效应[A];当代港澳研究·第12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振江;优先教育投入 防止贫困代际传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龙飞 实习生 韦林鹿;阻止:贫困代际传递[N];陕西日报;2014年

3 陈晓星 大学老师;警惕社会羞辱的代际传递[N];东莞日报;2010年

4 南望杉;不怕财富合法传承 就怕权力代际传递[N];检察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明海英;多学科合作应对贫困代际传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孙立忠等;家庭背景决定就业?[N];东方早报;2005年

7 新华社记者 白靖利 吕梦琦;虐童事件频发背后是幼教发展欠账[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明;湘桂黔边山区少数民族农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卿章艳;基于生计资本视角下的农村贫困代际传递[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涛;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及其变动[D];安徽大学;2016年

4 曹亚星;社会资本的代际传递问题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6年

5 张麟;有其父必有其子吗?中国教育代际传递的规模与机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6 李民昊;中国机会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及变动趋势[D];山东大学;2016年

7 秦丽楠;依恋代际传递的内容和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肖斌;我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晓丽;当代中国社会资本代际传递之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凤鸣;我国农村社会资本与贫困代际传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6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96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8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