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微课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22:29

  本文关键词:微课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课 地理教学 教学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及无线通讯设备的进一步普及,人们的生活逐渐被电子产品所包围,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更愿意接受快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模式”在电子终端受到人们的热捧,学习生活逐渐被微时代的产物所占据,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伴随着“微时代”应运而生,且日益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大量学者对微课进行了深入研究,部分地区甚至率先作出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以地理微课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实践研究法等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部分学生、一线教师和地理师范生的问卷访谈来探索微课辅助地理教学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地理微课的辅助作用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地理教学符合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要求,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地理教师的能力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保证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对数据的调查分析,结合地理学科区域性、实践性等特点在掌握学习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地理微课在教学应用中是必要的、可行的。从地理教育、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来说,微课的应用有利于地理教育顺应地理新课改的需要,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有利于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地理微课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实现学习方法多样化,有效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效率。所以微课辅助地理教学是必要的。就可行性方面,据调查存在三个问题:一、地理微课资源严重不足,微课内容缺少针对性。二、教师的制作技术与有限的设备,阻碍了微课的进一步发展。三、支撑微课教学的平台不够广泛,学生对微课学习还不够了解。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一、加大地理微课资源的建立,增强地理微课的实用性。二、教育部门加大对微课的扶持力度,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等时间进行专业化培训。三、加大对地理微课的宣传力度,扩大微视频的支撑平台。
【关键词】:微课 地理教学 教学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3.5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绪论9-18
  • (一) 研究背景9-12
  • 1. 现代化信息技术下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需要9
  • 2. 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不足9-10
  • 3. 微课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10-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17
  • 1. 研究思路15-16
  • 2. 研究方法16-17
  • (四) 研究特色17-18
  • 二、微课概述与基础理论18-25
  • (一) 微课概述18-22
  • 1. 微课定义18
  • 2. 微课特点18-19
  • 3. 微课类型19-22
  • (二) 理论基础22-25
  • 1. 掌握学习理论22-23
  • 2. 最近发展区23
  • 3. 多媒体认知学习理论23-25
  • 三、微课应用现状调查和访谈25-33
  • (一) 学生问卷25-30
  • (二) 教师和地理师范生的访谈调查30-33
  • 四、微课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3-37
  • (一) 地理微课实施的必要性33-34
  • (二) 地理微课实施的可行性34-37
  • 五、地理微课的设计应用37-43
  • (一) 微课制作方式的选取37
  • (二) 选题与内容的设计37-42
  • 1. 选题37-38
  • 2. 内容设计38-42
  • (三) 微课案例的录制与应用效果42-43
  • 1. 录制步骤42
  • 2. 应用效果42-43
  • 六、结论与展望43-45
  • (一) 结论43-44
  • (二) 存在的问题44
  • (三) 展望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50
  • 附录一:微课辅助教学问卷调查47-49
  • 附录二:微课辅助中学地理教学访谈调查49-5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50-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明;经济地理教学的侧重点[J];职教论坛;2000年10期

2 杨肖虎;对地理教学中运用范例教学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0年07期

3 郑耀星;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05期

4 陈云钦;地理教学中培养兴趣的几种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唐伟光,郭洁华;谈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6 王秀琴;在地理教学中巧用比喻[J];黑龙江教育;2000年06期

7 展俊先;地理教学中的科技活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04期

8 李晴;论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林华;加强地理教学管理 实施地理素质教育[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10 王红;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秋霞;;合作竞争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李桂琼;;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有效的地理教学[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3 潘安定;;浅谈互联网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田建辉;;地理教学中兴趣的营造[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李拥军;;“范例教学”对现行地理教学的影响[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周英姿;朱海阳;;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质疑与导思[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罗菊美;;也谈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朱秀妹;王民;;地理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张永华;;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教学[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10 琚艳丽;;谈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案例开发及其研究[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从江县第三民族中学 王芳芹;如何培养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提问能力[N];贵州民族报;2013年

2 兴义五中教育集团七中校区 吴平;地理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N];贵州民族报;2014年

3 郭淑俊 作者单位 保定市北市区韩庄中学;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N];廊坊日报;2005年

4 嵩明县杨桥乡二中 晁荣祥;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5 大同十二中 曹玉辉;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N];大同日报;2007年

6 周为芳 宕昌县旧城中学教师;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实践活动[N];陇南日报;2009年

7 贵州安顺市第九中学地理教师 王春霞;地理教学难点浅析[N];学知报;2010年

8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张洋 石万凤;地理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N];学知报;2010年

9 江西上高二中 王润根;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教学[N];学知报;2010年

10 河南省虞城县高级中学 陈宏斌;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宪生;地理教学理论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胜前;中美地理教学设计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丽娟;中学回归生活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必波;1980年至2005年《地理教学》期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袁蓉;民国时期中小学地理教学方法发展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婷婷;云计算下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明德勇;农村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罗玲玲;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宋诗;地理教学终端成果对优化地理教学过程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代成;基于3ds Max的三维动画在辅助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钟晓金;GIS技术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7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27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