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者德育素质提升的策略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德育工作者德育素质提升的策略性研究
【摘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如何理解和提升我国各级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素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必要探讨的话题。德育工作者其实在教育工作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德育工作者德育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祖国的新生代力量即广大学生。由此,本文从德育意识、德育能力、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德育工作者的权威性等五方面来探讨德育工作者德育素质。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德育工作者 德育 素质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素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既包括先天的成分,即遗传素质或天赋,又包括后天养成的成分,即人们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从而形成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其中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心理等因素。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素质是德育工作者履行德育工作职能期间应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国丽;;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2期
2 方旭东;;作为一种道德品质的“公”[J];中国德育;2013年05期
3 张永琳;教师道德品质的作用[J];现代技能开发;2002年06期
4 孙鹤;;实施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20期
5 廖剑强;谢慧芳;;试论如何加强青少年道德品质建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5期
6 黄华;;论对话性道德叙事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以“孔融让梨”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07期
7 冯文全;试析知识与道德的联系[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8 王良虎;道德的教育呼唤教育的道德[J];池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9 时蓉华;;道德品质浅议[J];四川教育;1982年07期
10 郑航;当代西方德育视野中的道德认知观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俊生;;从“双重人格”现象谈学校德育的误区[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2 李光辉;;新时期学校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3 徐萍;;和谐社会与学校德育改革[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山区教育局 张建坤;做一个具有道德领导力的校长[N];大连日报;2011年
2 刘少梓;关注农村学生的道德环境[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进一步加强学校公民道德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 邓达邋西南大学教授 易连云;以“遭遇”开启儿童的道德情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雷泓霈;道德加分多挖掘“剩下来的东西”[N];经济参考报;2014年
6 苏宗林;道德建设从中小学生抓起[N];四川日报;2003年
7 刘天闻;浅论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培养[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8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9 方 强;“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N];大众科技报;2002年
10 梁凤鸣;以德治国与师德教育[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亚杰;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园梅;网络利他行为与青少年道德品质关系的质性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2 侯佳君;初中生道德提升感的现状及其与助人倾向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峰;论学校“群体道德”[D];河南大学;2009年
4 谢彦波;论道德越轨与学生的道德生长[D];西南大学;2006年
5 龙琦;论审美教育与道德情感培养的融合[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囡;论道德教学之可能及其限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锋;道德感的培育与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玉杰;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少年道德的不确定性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春;建构主义的道德学习观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风春;青少年世故性、道德脱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6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3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