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风险背景下教育金融投融资决策机制的模拟实证

发布时间:2017-09-11 17:19

  本文关键词:风险背景下教育金融投融资决策机制的模拟实证


  更多相关文章: 分成制 教育金融 决策机制 实证举例


【摘要】:分成制教育金融的决策机制是分成制教育金融理论的关键环节。三种决策方法表明:收益、收益率、分成率都可以作为决策依据,但相比而言,收益更适合作为教育金融契约潜在双方是否签约的核心指标和依据。收益率、分成率则更适合作为谈判时的操作性指标,而相较而言,分成率的操作性更强。由于人力资本积累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存在,往往使投资者的操作性指标获得一个溢价。如果能采取有效方法对各种风险加以管理和消解,就会增加谈判指标的弹性,使投融资双方获得一个更大的谈判空间。实证举例,有利于推动教育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关键词】分成制 教育金融 决策机制 实证举例
【分类号】:G40-054;F83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具有典型的“成本—收益—风险”对称性特征,因而制度的外部性较小(窦尔翔、刘丽颖,2009)。这种“小外部性”金融制度契约的效应是值得深思的。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方面。其一,行为上的“尽力而为”激励效应。即每一位契约制定者都不会隐藏信息、“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建民;新世纪成人教育的人力资本理论思考[J];北京成人教育;1999年11期

2 张海燕;;中国女性就业现状与解决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3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4 赵海利;从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看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合理性[J];财经论丛;2003年01期

5 张抗私;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行为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6 侯风云;农村外出劳动力收益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7 伍刚;;债务资本成本: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1期

8 张玉明;吴有红;张娟;;企业金融学的研究范式及其架构──西方公司金融学的借鉴与我国财务管理学范式转换[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9 马建富;论教育投资的收益特点和规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汉通,李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黄胜;;我国教育私人经济收益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登文;中国果品竞争力分析与黄土高原果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汤光平;经济转型中的人力资本形成与转化[D];浙江大学;2004年

5 王为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分享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钱雪亚;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何东琪;人力资本生成及积累的制度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张小斐;企业合约的经济学思考与统计学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修俊;论云南人力资本投资[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本爽;军事教育投资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碧霞;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梁可晶;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严予若;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及人力投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6 高晓宇;人力资本及其当代意义[D];新疆大学;2002年

7 万道琴;中国的国民素质与国际竞争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8 蒋建新;公路建设融资方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 吕振艳;人力资本运营的风险并协利益的制度框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10 王菊仙;中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文利;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4年02期

2 刘丽芳;沈红;;“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国际争议[J];教育与经济;2006年02期

3 黄文卉;美国体育经纪人制度之研究[J];体育科学;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窦尔翔 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具有战略意义[N];中国改革报;2009年



本文编号:832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832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a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