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谈学校教育的再生产本性
发布时间:2017-10-07 19:15
本文关键词:从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谈学校教育的再生产本性
【摘要】:符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指代标识,通过观念实施指代。伯恩斯坦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入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符号指代隐含着的社会问题。此后,在皮尔斯和卡西尔的启发下,他以学校教育和课程内容为背景,开始探索符号与意义、文化、甚至权力的关系。通过构建的符码理论,伯恩斯坦指出中产阶级善用精致型符码,而劳动阶级则倾向于使用限制型符码。学校教育作为意识形态传递的媒介,它所使用的精致型符码,更容易被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所接受,因此,看似平等的教育,其根源就带有了一定的不公平性。这样中产阶级的儿童相较工薪阶层的儿童,更容易取得学业及社会适应方面的成功,进入上层社会,由此阐明了教育的文化和阶级再生产本性。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伯恩斯坦 符码 符码理论 语言 再生产
【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课题编号:2014228)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符号的本意是指具有某种指代意义的标识。它可以指代一个对象、一种特性,或者一个事件,甚至是某个实体的存在或发生,亦或是某种可能存在或发生的东西。[1]从其表意来看,符号应该是一种既定的客观存在,很少有人追问符号与其对应物的对接是如何成立的,以及每一个符号与其对应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路守香;教学实践理论:伯恩斯坦的结构主义方法[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周利敏;谢小平;;从“权力再制”到“文化再制”:教育实践中的符码逻辑——伯恩斯坦符码理论框架下的教育不平等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周利敏;谢小平;;符码实践中的权力逻辑:教育不平等的新解释模型——基于对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9期
4 周利敏;谢小平;;从“文化再制”到“权力再制”:双重视野下的符码逻辑——伯恩斯坦符码理论框架下的教育不平等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06期
5 谢小平;;符码、分类与架构:符码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学术争辩[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谢小平;周利敏;;符码实践中的权力逻辑:教育不平等的新视角[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非酝酿教育券试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晓;知识的形成、传递与习得:伯恩斯坦教育论述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9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98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