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文化心理场及其教育意蕴
发布时间:2017-10-07 22:30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文化心理场及其教育意蕴
【摘要】:教育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场的活动。民族文化心理场就是民族文化心理生活空间,是个体成长的物质与精神母体,既是教育生发的基础,也是教育作为的对象。民族文化心理场以文化基因为场量,以文化认同为“疆界”,具有现实性和建构性。个体民族文化心理场体验具有原在族群与中华民族的双重属性,共生应成为民族文化心理场的生成取向;共生民族文化心理场具有对个体整体人格的形塑、民族—国家认同、现代公民教育等化育功能;教育应承接并强化共生民族文化心理场。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心理场 认同 共生 化育
【正文快照】: 教育直面个体知情意系统的协调、养成与发展,本质上为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场的活动。民族文化心理场是现实存在的民族心理生活空间,是民族生存生长的基本场域,反映民族行为模式、民族意志、个体需求等与物理世界、社会的交互性整体特征,既是教育生发的基础,也是教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广新;;体育专业院校田径术科教学中良好“心理场”的创设与培养[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五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谢钢;;培养积极情感,强化教育互动中的“心理场”效应[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黎川洵口镇石源小学 方晓明;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涌动[N];抚州日报;2010年
2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钱云涛;情智交融,营造生命课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鹏飞;基于心理场理论的驾驶行为建模[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文龙;心理场视阈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章岐男;积极心理场在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3 王雪莲;移境移情[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王蓉;微博用户的评论与转发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90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990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