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我国中小学隐性德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5 07:10

  本文关键词:我国中小学隐性德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小学德育 隐性德育 显性德育


【摘要】:隐性德育是一种与显性德育相对应的德育形式,其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中小学隐性德育缺失表现多样,德育价值取向的"偏颇化"、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失语"、德育方法的"外铄化"、德育活动的"形式化"、德育实施的"手段化"是造成隐性德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建议将隐性德育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构建隐性与显性互补的德育课程体系,架构有梯度的德育活动流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建构,在生活中促进隐性德育的实现。
【作者单位】: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 隐性德育 显性德育
【分类号】:G631
【正文快照】: 王洪杰|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特级教师,党委书记(吉林长春130024)。一、隐性德育的内涵与理论基础(一)隐性德育的内涵“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相对,是通过学校内外整体德育环境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下向受教育者传递正向德育信息从而使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的教育活动。在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萍,申军红,朱燕;中学制度性隐性德育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7期

2 祁玲娣;隐性德育与德育的实效性[J];常州师专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3 张鲁川;韩文清;;中学学科教学中的隐性德育初探——谈谈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性[J];中学教育;2003年07期

4 曹勇;论高校隐性德育作用机制的优化[J];医学教育探索;2003年02期

5 冀学锋;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J];伦理学研究;2003年02期

6 周秀雄;试论隐性德育及德育课程改革[J];肇庆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柯小青;关于学校隐性德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8 赵琳琳;大学隐性德育课程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秦永芳;;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10 郝玉梅;;高校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盛向阳;;重视隐性德育 塑造健康人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周大琳;语文教学隐性德育渗透之导入设计[N];学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群;我国高校隐性德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2 郝大伟;中学隐性德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海燕;高校隐性德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席彩云;隐性德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5 冯钰;小学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海燕;高校隐性德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莫欣;论我国高校隐性德育的优化[D];东北大学;2008年

8 冯小珊;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e,

本文编号:1035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035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0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