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精英教育战略背景下新加坡高中项目制课程政策探析

发布时间:2017-12-20 04:03

  本文关键词:精英教育战略背景下新加坡高中项目制课程政策探析 出处:《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精英教育 新加坡 项目制课程 直通车项目


【摘要】:培养精英是新加坡的国家教育战略。为了推进这一战略,新加坡教育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项目制课程,这些课程不但在促进国家未来精英的成长和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之间实现了双赢,而且对于学生的未来选择具有积极的引导性。同时,直通车项目的实施,也为需要在生源选拔方面严格把关的项目制课程规避了"片面应试"的风险。虽然新加坡项目制课程也存在美中不足之处,但它在选修课程建设和精英教育理念等方面,对我国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普及化进程中普通高中学校特色生成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EHA140396)成果
【分类号】:G639.339
【正文快照】: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其迅速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教育的发展被视为新加坡得以迅速崛起的关键。新加坡领导人深知,由于资源极度匮乏,人才就成为保证新加坡长期处于世界发展前列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得到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的支撑,新加坡确立了层层筛选的精英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西慰;;新加坡教育的优势[J];世界教育信息;2003年11期

2 徐静;新加坡着力建设“思考型学校,学习化国家”[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3 李世清;来自小留学生父母的体会 新加坡教育 处处看成绩 时时有机会[J];出国与就业;2003年06期

4 陶也青;提升教育的品质——新加坡教育发展的启示[J];南昌高专学报;2004年03期

5 王春鹏;新加坡教育应对经济转型的措施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年06期

6 王春鹏;;新加坡:教育加速经济转型[J];科教文汇;2005年Z1期

7 潘继云;;新加坡教育三点启发[J];基础教育;2006年10期

8 于红;;我在新加坡当公务员[J];国际人才交流;2006年09期

9 王磊;;新加坡中小学创新教育政策分析[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魏春洋;杨晓龙;;宽容、开放、务实的新加坡教育[J];世界文化;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延昭;;教育新模式,共促新发展——新加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2 孔剑;;浅谈新加坡本科光电课程教育[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教育措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汤洁文;;在审视中思考 在思考中奋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5 贺圣达;;儒家学说与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郭伟伟;;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成功实践——透视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啸天 编译;以色列加入“进口”新加坡数学教育行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奚正东;双重认证护航中国留学生[N];成都日报;2007年

3 刘妮;沈阳与新加坡合作渐入佳境[N];沈阳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戴兴海邋记者 双生;南京与新加坡教育“深度结亲”[N];南京日报;2007年

5 见习记者 陆振华;新加坡的“官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奚正东邋本报记者 宋舒娟;新加坡大学任你选[N];成都日报;2008年

7 新加坡特派记者 刘禹兵;新加坡教育的国际地位居前三名[N];今日信息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石镇;新加坡以顶级酬劳吸引全球人才[N];西部时报;2009年

9 记者 黄颖;把成都与新加坡的交流合作推向深入[N];成都日报;2010年

10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 胡乐乐;新加坡教师信约发挥力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锦文;中医学在新加坡的历史现状研究及其前景展望[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琳焱;《培育幼儿:新加坡学前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尹晗笑;21世纪以来新加坡高等教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程诚;新加坡普通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现状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4 朱寿清;实用主义主导下的新加坡教育[D];云南大学;2010年

5 乔文华;新加坡国家认同的构建及其与现代化关系[D];西北大学;2009年

6 杜文玲;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路径比较探析[D];安徽大学;2010年

7 林婀苗;美国、日本和新加坡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因素比较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8 朱莎;美国、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戴慧;存在主义视角下《饭碗》的生存主题分析[D];广西大学;2014年

10 高婷;中国、新加坡学校德目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0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310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