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记》看道德课堂的内涵与精神
本文关键词:从《学记》看道德课堂的内涵与精神 出处:《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课堂"是郑州市倾力打造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道德课堂"合乎道、至于德"的内涵不仅和《学记》的基本精神相一致,而且其成长性、情感性、开放性和文化性也和《学记》的教育思想相融相通。《学记》对道德课堂建构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三维目标的整合问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和评价体系的建构问题。
【作者单位】: 郑州市教育局;湖南教育报刊社;
【分类号】:G632.4
【正文快照】: 迄今为止,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经十余年,笔者在对新课改进行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多年推行素质教育的经验,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道德、反道德的教育行为,提出了一种旨在改善传统课堂,进而打造新课程理念下的高品质的课堂形态——“道德课堂”。“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启泉;;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明;楼平;;参与隐喻: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必然选择——基于职业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4期
3 龚宏燕;;有效教学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5期
4 任维伟;王敏;;论知识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J];华章;2009年09期
5 刘晓峰;;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教师角色定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6 丁继安;;关注经历:高校教学革新的新视角[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毅;;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的影响评述[J];教学研究;2007年05期
8 陈华魁;;面向2010s的高等教育网络互动式教学——联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Web2.0在高校教学中的典型应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7期
9 黄梅;;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知识观解析[J];教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10 刘洁璇;;解读课程德育价值的生成——一种语言学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志新;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鑫;职业院校项目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加兴;Moodle网络平台支持下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冬敏;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性知识创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华;儿童的探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艳;隐性课程在初中生道德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与对策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付庆科;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网络学习支持环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龚道明;激进建构主义教学观评析[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杜一萍;小学语文隐喻式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凤;《学记》教育测评思想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孙伟儿;试论《学记》的人文价值[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杨大伟;从《学记》看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2004年02期
4 胡叔达;试论《学记》从严从慎择师的意义[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年05期
5 陈桂生;《学记》纲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关革妮;重读《学记》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16期
7 齐建辉;李重阳;;《学记》中“学”字的读音及含义[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学记》──宝贵的教育透产[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01期
9 李辉;;论《学记》中的学生主体观[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10 文梅;刘杰;;《学记》中“和”“易”“思”思想探微[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师忱;;中国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学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谌安荣;;《学记》和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智勇;;西方学者对《学记》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燕国材;;《礼记》的教育心理思想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张传燧;王双兰;;《学记》对注入式教学的病理分析及其现实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孔庆福;;试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张传燧;;《中庸》的教学思想述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张传燧;蒋菲;;《学记》的教师思想与教师专业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学记》的教学理念(05)[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学记》的教学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张迎春;教师应该追寻什么样的人格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朱志经;《学记》:教学方法的论述[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山东省诸城市昌城镇芝灵学校 王桂军;师本教研,你选择了吗?[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谌安荣;阐释与反思:《学记》教学哲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浩淼;试论《学记》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小熙;《学记》视域下的高中函数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秀丽;《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对当代大学教学的价值[D];山西大学;2006年
4 王红军;《学记》“喻”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16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316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