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文艺作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4-12 13:52
本世纪初以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拉开序幕,新课程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呼吁历史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在新课改的这一大背景下,为改变过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困境,文学艺术作品作这一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开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文艺作品辅助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然而,由于目前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文艺作品进行教学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导致高中历史教师运用文艺作品教学时,往往收效甚微,不尽如人意。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文艺作品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独特的作用,显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本文首先从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和价值入手,对文学艺术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同时简要地介绍文艺作品的特点和主要门类。又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文艺作品的价值,即文艺作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文艺作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新课改以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盛行,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编排的重大变化,高考命题的新变化使得文艺作品的运用成为一种必要;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模式为文艺作品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使得运用文艺作品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具有了可行性。针对文艺作品的主观性强、门类繁多、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分别提出了在运用文艺作品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原则,即科学性、典型性、适度性和思想性原则。只有把握好这些文艺作品的运用原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不会出现偏差。在严格把握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中介绍了文艺作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运用。在这一部分内容中,笔者结合自己和其他历史教师的一些教学实际,详细介绍了文艺作品在新课导入、新课教学、新课巩固等主要教学环节中的运用,同时,也补充了一些运用文艺作品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51
本文编号:1417277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5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初衷
1.1.1 文艺作品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1.1.2 文艺作品与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困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文艺作品的概念与文艺作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价值
2.1 文艺作品的概念和分类
2.1.1 文艺作品的概念与特点
2.1.2 文艺作品的分类
2.2 文艺作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2.2.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2.2.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2.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2.4 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3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文艺作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文艺作品的必要性
3.1.1 开展探究式教法的需要
3.1.2 新课改形势下教材内容的要求
3.1.3 新课改后高考的应试要求
3.2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文艺类作品的可行性
3.2.1 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与运用文艺作品的可行性
3.2.2 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模式与运用艺作品的可行性
4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文艺作品的运用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4.2 典型性原则
4.3 适度性原则
4.4 思想性原则
5 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文艺作品的具体策略及其注意问题
5.1 文艺作品与新课导入
5.2 文艺作品与新课教学
5.2.1 文艺作品与历史事件教学
5.2.2 文艺作品与历史人物教学
5.2.3 文艺作品与文化史教学
5.3 文艺作品与新课巩固
5.4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文艺作品需注意的问题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忠梅;历史题材影视信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17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41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