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少数民族乡土教材开发
本文选题:地方性知识 切入点:民族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12期
【摘要】:费孝通先生曾经在《乡土本色》中说过,中国社会是乡土的,因此,延续在中国社会中的乡土知识可谓是中国地方性社会发展的文化根系。通过乡土教材延续地方性知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须,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对于民族社会的意义也是如此。民族乡土教材是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的载体,对于民族乡土教材的开发应从地方性知识的特征体现、知识传承发展、价值发挥等方面来进行。
[Abstract]:Mr. Fei Xiaotong once said in "Native Nature" that Chinese society is local, so, The continuation of local knowledge in Chinese society can be said to be the cultural roo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ocal society.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to continue local knowledge through local teaching materials. The local teaching material is the carrier of the local knowledge in the minority ar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teaching material should be reflect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knowled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development. Value play and other aspects to carry out.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基金】:2016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地方高校‘双创’模式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编号:SKL—2016—2504)
【分类号】:G633.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休·拉弗勒斯,陈厮;亲密知识[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3期
2 周俊华;秦继仙;;全球化语境下民族地方性知识的价值与民族的现代发展——以纳西族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曾宝成;;地方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其开发[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王鉴;安富海;;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民族教育问题——甘南藏区地方性知识的社会学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5 周尚意;吴莉萍;;地域文化、地方性知识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地理教育;2007年05期
6 叶舒宪;“地方性知识”[J];读书;2001年05期
7 欧阳芸,朱红文,廖正涛;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兰州学刊;2005年02期
8 张澜;鄢玉枝;;从地方性知识角度看西方独特价值的普遍性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罗康隆;谭卫华;;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反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林丽妍;;理解地方性知识——读《地方性知识》[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地方性知识学校传承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黄丽萍;;弹性结构:地方性知识嵌入与基层民主治理形态——一个本土化的基层民主治理发展研究[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丽萍;;浙江基层民主的本土化累积及创造性转换——以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理论为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夏文利;;地方性知识标准化过程的探究——琼·藤村关于癌症科学标准化过程的解读[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吴彤;;地方性知识:概念、意蕴和少数民族哲学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6 路圣婴;;地方性知识的传播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夏文利;;地方性知识标准化过程的探究——琼·藤村关于癌症科学标准化过程的解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蔡仲;;科学、后殖民主义与全球化[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良范;;现代性语境中地方性文化复兴与自我认同——以黔东南苗族文化的变迁为例[A];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10 吴彤;;从科学哲学的视野看地方性知识研究的重要意义——以蒙古族自然知识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宁 杨春凌;发掘利用地方性知识推动生态建设[N];贵州日报;2007年
2 翟源静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知识簇”身份:在地方性与普遍性之间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 刘华杰;漫话博物学[N];大众科技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 杨于泽;为考上清华学生塑像的“地方性知识”[N];长江日报;2013年
5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严新明 南京大学历史系 刘金源;地方性知识:区域软实力的内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彭兴庭;警惕“地方性共识”侵犯妇女权益[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赵峰;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王兆t,
本文编号:1658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65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