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初中生合作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7 13:30

  本文选题:初中生 + 合作学习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初中阶段与其他各成长阶段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逻辑思想的发展,其最主要的思维特点在于可以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区别,根据假设开展逻辑推理,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概率、组合以及包含等逻辑课题,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只有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为人才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心理发展呈现出“两极化”特征。既有努力向上、发展自我、积极参与的优点,也有思想偏激,富于攻击、自控不足的弱点,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因此,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要积极引进“合作学习”理念,推动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互相监督作用发挥,建立以群体意识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小组,推动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得到较好的验证,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使他们的合作与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学会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及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心理健康的优秀学生。国内“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比较成功的学校有很多,如江苏东庐中学、洋思中学以及山东杜郎口中学等,这些都是在初中教学实践中应用较好的学校,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合作形式化、成员参与意识调动不好、教师缺乏有效引导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修正,确保“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取得既定的效果。本文选择佛山市实验学校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试验对象,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实地研究,找到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对策,为求为推动初中教育质量进行有益的探讨与尝试。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通过对课题研究背景、路线、方法、目的以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明确研究的重点及方向,为正式进行研究奠定基础;另外,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层次及维度进行研究,对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祥细阐述,为课题撰写提供理论依据。课题通过研究界定合作学习的概念是指协作学习,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1],其中团体成绩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标准,目的在于共同实现教学活动;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展开合作学习的班级进行行动研究,分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合作学习,还有哪些因素对合作学习影响较大,哪些因素影响较轻微。影响因素提出能够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建议,为在我国初中广泛开展合作学习方式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的主要思路在于通过对佛山市实验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现状进行分析,将合作学习影响因素运行方式进行重建,而后采取效果对比及实地访谈的方式,从中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相应对策。第二部分,以佛山市实验学校为例研究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通过与学校主要领导沟通,利用为期1周的时间,主要是针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影响效果,对合作学习方式进行重构,而后将研究结果与参照班(Z班与F班)的实验效果进行对比,发现通过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能够使学习氛围得到融洽;通过明确成员职责分工,使学生兴趣得到提升;通过建立严格运行规则,使学生纪律意识增强;对教师及学生访谈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对于学习效果、组织方式、职务分配以及评价机制进行访谈。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及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比较认可,能够正确看待组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够根据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第三部分,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结合前文佛山市实验学校的调研数据,结合访谈结果,研究分析当前合作学习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合作小组结构及分工、小组成员参与程度、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作用发挥以及合作学习有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例证,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第四部分,对影响合作学习效果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如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认识不深以及评价标准不掌握等;学生存在合作意识不强、责任情感投入不足等问题,通过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五部分,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结合前文分析的问题,从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入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思考,区分成员差异,突出学习特点,更好的找准教师角色定位;提升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能力。主要是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增强学习情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作学习综合评价体系。主要是从学生的群体评价及个体评价两个方面入手,确保跟踪评价效果,真正评出成绩、评出动力、评出感情,以求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研究结论;并针对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下步重点进行说明,以保证研究成果的连续性。通过笔者的实证研究,以行动研究法结合理论得出本文的结论初中生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教师因素与学生因素与客观因素。教师因素方面,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观念、教师的掌控技巧与技能、教师的素质、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等都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开展;而学生因素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态度、合作技巧与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重要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初中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相当复杂的系统,本论文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为今后合作学习的研究做前期的实践性探索,许多研究还是停留于实践层面,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在未来的合作学习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Abstract]: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other development stages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 thought .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concept , route , method ,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udy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author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 teacher factor and student factor and objective factor .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飞宁;;探究医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途径[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1期

2 王致君;;学习贵在联想[J];医学与哲学;1985年07期

3 鲁子问;;国内外学习成效研究进展分析[J];英语教师;2009年06期

4 刘明红;;让学生玩出学习成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S1期

5 赵贵,宿志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与方法[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楼一峰;“学习化社区”的形成与运作研究[J];成人教育;2002年05期

7 王光龙;学习素质与学习型社会[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8 李康林;怎样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效[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赵桐;;浅谈教学中的学习成效评价[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海慧;;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3 晏琼花;陈德光;孔维东;;引导自我反思促进数学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4 乐黎辉;邢至晖;;以学习单开展生物教与学的实践研究[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5 韦成国;;谈学习动力的提升[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聂波;;关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反思[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黄蕾;;运用录像分析技术解读研究性学习[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蒋莉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析[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9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熊亮华;;陈云重视学习的思想风范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茂松邋杨朝勇;以工作成绩检验学习成效[N];泸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N];平顶山日报;2009年

3 王育忠;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实践[N];三明日报;2009年

4 学岭;高扬起学习的风帆[N];哈尔滨日报;2010年

5 朱德荣 新疆总队阿克苏支队;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效[N];人民武警报;2010年

6 周雪琴 西和县西峪乡王磨小学教师;老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N];陇南日报;2010年

7 中共太康县委党校 朱学良 刘清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一大批学习型党员[N];周口日报;2010年

8 陆一;大力提倡学习身边典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9 市发改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周强;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科学发展思路[N];组织人事报;2012年

10 记者 江于夫 通讯员 郑林红;大兴学习之风 再谱事业华章[N];浙江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敏;在线学习中学生参与度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江华;中国国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定;在线学习(WBL)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谢清隆;社会交换理论视阈下的运动员学习成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雷妮;企业敏捷学习要素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7 赖东彦;学习型组织分类及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辰;基于信息技术的聋人大学生泛在学习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白浩斌;学习单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金玲;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投入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文严;面向企业新员工的e-learning培训课程内容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志瑶;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敏;家庭学习资源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晓;高中物理“电磁感应”部分学生学习成效诊断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8 文晓晓;昆明市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需求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彭兰;基于移动学习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毕晓梅;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学校改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63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763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0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