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钟颜色震荡反应的研究
本文选题:化学震荡 + 碘钟反应 ; 参考:《广州化学》2016年05期
【摘要】:在过氧化氢1.2 mol/L、丙二酸0.05 mol/L、硫酸锰0.006 7 mol/L、碘酸钾0.067 mol/L、淀粉0.01%的溶液中逐滴滴加适量浓硫酸,反应液呈现从黄色到蓝色相互交替的颜色震荡现象。提出了以碘离子为核心,不同价态的碘化合物作为媒介,溶液内各物质的浓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p H值处于2.05~2.35之间时,溶液可以达到黄色与蓝色双稳态的平衡,震荡时间根据p H差异可以维持3~5 min,最终变为蓝色。
[Abstract]:At 1.2 mol/L of hydrogen peroxide, 0.05 mol/L of malonic acid, 0.0067 mol/L of manganese sulfate, 0.067 mol/L of potassium iodate, and a proper amount of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in the solution of starch 0.01%, the reaction liquid presents a color oscillation from yellow to b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P H value is between 2.05~2.35, the solution can reach the equilibrium of the yellow and blue bistable state. The oscillation time can maintain 3~5 mi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P H, and eventually become blue.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分类号】:G63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刚;刘婷婷;;化学振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2 高锦章;化学振荡现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黄闻新,吴志军,周丽君;碘钟溶液振荡反应[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4 赵莲青;碘钟振荡反应中酸介质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娟;仇美霞;聂群;王枣枣;瞿庆玲;;环境影响评价中公辅工程环保问题及防治措施[J];江西化工;2017年03期
2 段超越;孙文杰;刘明;潘峰;仝纪龙;;油品装车栈桥区域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年04期
3 岳建祥;;天然气气封系统在原油储罐呼吸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17年01期
4 魏颖;詹华斌;肖雯;潘峰;仝纪龙;;炼化基地大气特征污染物的管控与减排[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5 刘枫;程言君;刘春红;王硕;;垃圾转运站恶臭对高层住宅影响的数值模拟[J];环境影响评价;2017年01期
6 闫茜;刘芳;高雅;樊丰涛;段成龙;赵朝成;孙娟;刘春爽;;改性微孔-介孔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甲苯吸附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6年06期
7 张玉麟;魏颖;付鹏;潘峰;仝纪龙;;西固炼化基地区域大气质量变化特征与减排建议[J];环境工程;2016年12期
8 李洁;;江苏省石化企业储罐区无组织排放源强计算及对策研究[J];广东化工;2016年20期
9 李聃;王万福;邓海发;赵广宇;吕广磊;谢哲;;煤制气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点源及控制措施[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6年05期
10 谢国民;;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呼吸损耗计算及防治措施[J];广州化学;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玉侠;李发荣;仝纪龙;袁九毅;;石化企业储罐区无组织排放大气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7期
2 李克勤;王栋成;林国栋;王静;;化工项目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J];山东化工;2010年08期
3 戴小平;徐骏;;有机溶剂储罐呼吸气的计算及防治措施[J];浙江化工;2010年07期
4 袁晓华;;石油化工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及处理技术综述[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0年02期
5 张秀青;;石化企业废气无组织排放源及排放量估算简介[J];装备环境工程;2008年05期
6 洪冰;;储油罐气态污染物计算方法的选择及污染控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7 鲁建新;顾雪松;赵铭;;化工项目无组织废气监测中有关问题探讨[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8 曹磊;曹越;;化工项目无组织废气评价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9期
9 陆立群;伏晴艳;张明旭;;石化企业储罐无组织排放现状及定量方法比较[J];辽宁化工;2006年12期
10 曹磊;;化工企业无组织排放废气的危害与防治[J];污染防治技术;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铨;食盐、粘土烧结法制造盐酸的反应机理[J];佛山师专学报;1984年02期
2 邓文杰,胡科诚;金属配合物的反应机理[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3 吴鸣虎;有机反应机理的电子推动操作法[J];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4 张书文;有机反应机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8期
5 郭世豪;有机反应机理与溶剂的结构适应性[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陈泽琴;;胸腺嘧啶与臭氧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马瑞红;;溴在有机反应中反应机理的探讨[J];考试(教研版);2007年05期
8 李先栓;;铜催化氧化乙醇生成醛的反应机理[J];化学教学;2011年09期
9 吴建一;有机反应机理教学的切入点研究[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10 康生祥,童晓滨;浓硫酸、浓硝酸氧化能力与结构的关系[J];张掖师专学报(综合版);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艳蓬;安太成;赵存元;李桂英;;邻苯二甲酸酯深度氧化降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卢彦霞;王文亮;王渭娜;;CH_3SS+HO_2/DO_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丁万见;方维海;刘若庄;;丙酮酸光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瑜;王伯周;葛忠学;李华;;多元曲线分辨结合在线红外研究3-氨基-4-氨基肟基呋咱的合成反应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孟文君;王鹏;孟子晖;娄忠良;李清霞;宋红艳;温鸿亮;葛忠学;王伯周;;1,3-二烷基-5,5-二硝基嘧啶烷的合成及其反应机理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张君;蔡政亭;冯大诚;;若干小体系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永;韩克利;;细胞色素P450蛋白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谢湖均;;硝酸根还原酶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永军;高军;刘成卜;;QM/MM方法在复杂生物体系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刘畅;赵亚娟;吕娜;王文亮;;2-甲基-2-丁烯酸甲酯与臭氧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学进;耦合详细反应机理的非预混富氢燃烧的大涡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罗根;三核金属烷基化合物及氢化物协同活化化学键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文斌;几类多重键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吉来;几类重要卤素原子自由基—分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家旭;几种重要自由基与二氧化氮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石国升;含氧自由基和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齐艳;直接动力学研究多原子体系的反应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王永;细胞色素P450蛋白酶催化下几种典型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9 董浩;环境中几类重要的自由基—分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李岱霖;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效能和选择性以及查尔酮合酶的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洋;甲醇定向转化制苯乙烯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邹坡;基于五氧化二氮和离子液体绿色硝化体系制备HMX及反应机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士珠;吡啶类N-O化合物催化苯甲醛烯丙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陈艳;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机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刁玲;羟基自由基和核酸碱基对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6 周涛;金催化炔烃加成反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7 刘琼;Os~+、Al_2O_3~+及Ga-ZSM-5催化CO还原N_2O反应机理的理论计算[D];湖北大学;2012年
8 张碧军;催化量的烷基高价碘在合成α-磺酰氧基酮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任馗玮;气相中Pd_n~+(n=1-4)活化甲烷分子中C-H键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温增强;Ru(0001)表面甲醇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1877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87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