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困境调查及解决对策
本文选题:农村高中 + 文言文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当前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容乐观,优质生源大量涌向城市,生源素质急剧下滑,教育资源缺乏,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令人担忧。学生难学,老师难教问题尤其突出。本文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认为,造成上述教学困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农村中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薄弱,阅读水平偏低,学习兴趣不高;二是农村中学教师教学内容单一狭窄,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自身实践,力求找出适合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具体解决办法,认为应当着重思考文言文课堂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并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加强诵读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夯实文言文基础知识,优化字词句教学;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文言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健全学生人格等,以此希望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rural high schools is not optimistic.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students flock to the city.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drops sharply,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scarce,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s is worrying. Students are difficult to learn, and teachers are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teach. Through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for the above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first,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of classical Chinese is weak, their reading level is low, and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not high; Second,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rural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s single narrow, teaching method is old and simple. In view of the above situ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onsult the related literature, unifies own practice, strives to find out the concrete solution which suits the countryside high school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thinks that we should think emphatically about the classica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ow to teach the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strengthen the reading teaching,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 tamp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lassical Chinese, optimize the word and sentence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increase the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mprove students' personality, hoping to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丽蓉;委婉修辞格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2 张敦富;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3 张茂东;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4 张大根;谈目标教学、分类指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5 刘茂海;中学文言文教学谈[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张清河;集腋之裘 精深之见——读王裕兴先生专著《文言文教学研究》[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周复刚;探骊得珠 导夫先路——读王昱昕《文言文教学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张弦;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刘玉兴;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内拓、外延、纵比、横联”[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S1期
10 章淑元;文言文教学当以读为本[J];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王道庄;;盲文文言文教学特殊性浅论[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朱丽芬;;无限风光在“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发现创造能力的个案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李春红;;浅谈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简素颖;;给广州话与文言文搭座桥——关于利用粤语特点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思考[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6 王小红;;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7 杨红霞;;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8 杨准科;;授生以鱼 不于授生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胡彩霞;;从《论语六则》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A];2013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邵柏灵;;新课改下对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沈凤兰;让诵读为文言文教学架桥铺路[N];江苏教育报;2011年
2 河南省新安县北冶二中 李志鸿;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3 河南省商丘市四高 李钧力;文言文教学浅议[N];学知报;2011年
4 汉滨高中 张红;文言文教学“言文”并重[N];安康日报;2012年
5 浙江省仙居县仙居中学 林青;重塑文言文教学[N];中国教师报;2014年
6 马文卿;谈小学文言文教学[N];甘肃日报;2007年
7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 徐稳英;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灵台一中 于贵红;文言文教学的四个要点[N];甘肃日报;2009年
9 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袁仁坤;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10 衡阳县金兰中心学校 欧阳柳成;文言文教学须改变传统“串讲法”[N];衡阳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丽丽;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谷明磊;运用诵读法改善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状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欢欢;文言的现实存在与文言文教学新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波;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丹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明辉;文言文教学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辉霞;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万进峰;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芷蓉;初中文言文考试与文言文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宝丹;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78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87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