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慕课”视角下高中日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发布时间:2018-08-09 07:28
【摘要】:"慕课"作为一种新引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其对于日语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日语教学一般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语句的书写。而缺少对于培养学生口语应用的训练以及语言文化的了解。"慕课"是一种线上教学,能够最大程度上的资源共享。高中日语学习程度较难,在没有有效的语言环境的熏陶下,就需要进行线上学习和了解。教师要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帮助引导和激发对于日语的学习兴趣。"慕课"对于日语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的教学情况浅谈"慕课"视角下高中日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Abstract]:As a newly introduced teaching method, "Mu"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all aspects of education. It also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teaching of Japanese. Traditional Japanese teaching generally pays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knowledge of grammar and writing of sentences. There is a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how to train students to use oral English and how to understand their language and culture. " "Mudu" is a kind of online teaching, which can share resource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It is difficult to learn Japa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Without the influence of effective language environment, we need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online. Teachers should aim at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gnitive level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help guide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Japanese learning. " The cours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ushing forward the reform of Japanese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f Japa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angle of "Mu class" combining with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县兴洪中学;
【分类号】:G63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小沙;应重视对高年级学生日语副词学习的指导[J];日语知识;2000年06期

2 刘君梅;边防日语教学的几点设想[J];武警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丁贤土;日语“可能”的表达方式及其教学难点[J];浙江师大学报;2000年01期

4 陈桂昭;谈职高日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03期

5 汤金树;日语猜谜[J];日语知识;2001年10期

6 吴英杰;论计算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3期

7 罗萍;关于“疼痛”的日语表现形式[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徐一平;中国的日语研究史初探[J];日本学刊;2002年01期

9 牛虹;开放教育中日语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08期

10 陈震寰;中医研究生日语教学的方法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力;;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日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张明杰;;关于日语的数量表现及其教学[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3 王升远;周庆玲;;中国日语教育史视阈中的张我军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杨秋香;;“科技日语”教学初探[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二外日语教学新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4年

6 王向远;;日本在华实施奴化教育与日语教学的强制推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谭爽;;发展新兴教学手段推进日语教学改革[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关宜平;;汉日同形名词的意义与用法差异——从“视线”和“视线”的对译来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大事记[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10 黄荣光;;“浮雕法”教学初探——从大学低年级日语教学谈起[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赵金波;发扬日语特色 打造国际品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滢;增强对日语教学的指导[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渤海大学 高峰;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N];山西青年报;2014年

4 吴海涛;教材经典 文化津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万玲华;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波;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汪丽影;日语汉字词及中国学习者习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晓华;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洪会;「~こむ」型复合动词的认知和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马冰;日语精读教科书的分析和使用建议[D];渤海大学;2015年

3 韩秀钰;对日语暧昧的再认识及其教育指导[D];渤海大学;2015年

4 孙敏;网络资源在高职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欣;日语授受表现及其教学指导法[D];渤海大学;2016年

6 管紫含;日语精读课中的日本文化教育[D];渤海大学;2016年

7 袁可沁;[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宇辉;日本外国留学生日语教学特点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慧鑫;日语会话中的前置表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杨佳;关于游戏在日语教学中的功能作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73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173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d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