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个性化作业探讨

发布时间:2018-08-23 11:16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成长环境等的不同,造成了个性差异。这个差异体现在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个人需要、兴趣和自我认识等方面。教师应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促进自我教育。作业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有无进展,以及进展到何种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活动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传统的历史作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评价绝对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学科能力的训练以及公民素质的养成。高中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独立思考的意识比较强烈,有探究的渴望,关心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尊心和道德感大大增强。为此,历史作业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其学业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并且最终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晰历史个性化作业的概念,并阐述其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回顾历史个性化作业的发展历程,其次以现行的三个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例,分析历史个性化作业的现状及其改革趋向。第三部分基于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重点论述如何从知识、能力、过程、情感维度出发,设计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历史作业。第四部分则论述如何对个性化历史作业进行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学历史作业在作业形式、思想内涵等许多方面都进行了个性化的探索,藉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学生个性。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作业在个性化设计方面的不足也日益显现。因此,应探索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可行之路,在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个性化历史作业的评价方式。
[Abstract]:Education is a kind of social activity to train people, and each student has different personalit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genetic factors and growing environment. This difference is reflected in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temperament, ability, personal needs, interest and self-knowledge. Teachers should base themselves on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dividual lear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each student to get ful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self-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Homework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learners' progress in learning, but also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eaching activities to get feedback. The single form of traditional history homework, the monotonous content and the absolute problem of evaluation are all unfavorable to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history knowledge, the training of history subject abi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s quality. The stage of high school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ir self-awareness and self-evaluation consciousness. Students in this stage begin to hav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bility of value judgment, strong sense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desire to explore. Care for their ow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self-esteem and moral sense greatly increas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history assign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to make their studies develop as far as possible on their original basis, and finall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clarifies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individualized work and expounds its theoretical basis. The second part first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personalized homework, and then takes the three versions of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trend of historical individualized homework. The third part is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of the history course, which focuses on how to design a history assignment adapted to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s of knowledge, ability, process and emotion.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how to evaluate the individualized historical work. Since the 1980s, the middle school history homework in our country has carried on the individualized exploration in the work form, the thought connot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quality.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develop students' personality.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deficiency in individualized design of the current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refore, we should explore the feasible way of historical individualized assignment design, and establish a set of evaluation methods of individualized historical homework on the basis of fully 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y, cooperation and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learning style.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益成,钱晨红;发挥历史教科书中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2 王升华;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2002年12期

3 朱煜,张连生;从“教本”到“学本”——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和趋向[J];历史教学;2003年02期

4 范红军;试论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中的已知结构和未知结构[J];历史教学;2003年04期

5 唐淼淞;浅谈历史教科书的“材料”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4年22期

6 苏明飞,张晓菲;对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问题的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何成刚,李杰;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风波述论[J];历史教学;2005年09期

8 杨彪;;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中战争记述问题及背景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0期

9 刘琪;;历史教科书问题还没有终结——2005年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选用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0期

10 冷伟;;中国历史教科书:让学生正确认识抗战历史[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孝迁;;晚清中小学国史教科书述要[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步平;;评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观[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3 卞修跃;;历史教科书问题:战后日本国家的历史认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4 雷慧英;;日本的中国观变化及其原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谭静;;漫画与历史教学[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培礼;;历史文化与写作 关于历史教科书编写不足的一点看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谷秀青;;北洋军阀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A];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安;关于历史教科书的思考[N];团结报;2007年

2 记者 高浩荣;韩民众要日重新修改历史教科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闫鸣;樊树志先生是如何编著历史教科书的?[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高兰;历史教科书:中日和解重要一步[N];解放日报;2012年

5 程映虹;“异议分子”的美国历史教科书[N];东方早报;2012年

6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原所长 葛剑雄;历史教科书的“底线”[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 张迎来;两岸合编历史教科书的现实困境[N];团结报;2013年

8 记者 王大军;拒绝采用歪曲历史教科书[N];人民日报;2001年

9 葛兆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日宣;正义的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柯劲松;二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怡;当前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杨;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史料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友军;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4 余孟孟;历史教科书语言表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秋萍;现行上海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贾泽众;试论韩国新右派历史教科书问题初探[D];延边大学;2015年

7 黄开月;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晓荣;台湾地区高中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马英;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看中美历史教科书编写之异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佳琴;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历史人物选择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98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198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0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