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练、演一体化戏剧教学模式实践——以《雷雨》为例
[Abstract]: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reading, practicing and performing in the teaching of classic drama works "thunderstorm" can fully arous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in studying drama, arouse their enthusiasm for studying drama, and improve their appreciation ability and aesthetic ability.
【作者单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职教类青年专项课题(SYKJ15D12)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易;徘徊于恐惧与诱惑之间——《雷雨》生命悲剧哲学初探[J];枣庄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2 刘建设;;《雷雨》解读史(下)——人与命运层面上的《雷雨》解读[J];现代语文;2006年10期
3 孙苹;;《雷雨》句末语气词的口气意义初探[J];文教资料;2007年19期
4 安少梅;;《雷雨》的“雷雨”[J];中学语文;2009年36期
5 曹禺 ,周瑞琴;《雷雨》杂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24期
6 孔晓菲;谈《雷雨》中的“宿命论”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刘红英;浅谈《雷雨》的“诗化”现象[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周志强,邴波;《雷雨》叙事策略的修辞论阐释[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陈国华;试论《雷雨》的神秘色彩[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10 汪坚强;试论《雷雨》人物关系网的形成及其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本相;;全本《雷雨》的意义和价值[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王晓鹰;;没有鲁大海的《雷雨》[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3 黄维钧;;70年来头一遭 看新版《雷雨》的演出[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童道明;;《雷雨》演出的双重意义[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5 石宏大;;试谈《雷雨》中的人物语言[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6 曹树钧;;杜宣对于《雷雨》在国外传播的贡献——纪念杜宣先生诞辰100周年[A];杜宣纪念集[C];2014年
7 廖奔;田本相;童道明;叶廷芳;黄维钧;王育生;顾威;王敏;王蕴明;邹红;刘平;林克欢;徐晓钟;宋国锋;郭媛媛;李鸣春;;永远的《雷雨》 全本《雷雨》研讨会纪要[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阿布力米提·艾买提;;《雷雨》的教学赏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高浦棠;;命运·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破译[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栋霖;;经典《雷雨》:从话剧到苏州评弹——纪念曹禺百年诞辰[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桦琳 通讯员 曹晓亮;交易金额1.55亿买家最爱《雷雨》[N];广州日报;2010年
2 魏信国;《雷雨》悲剧变“笑场”,,问题在哪里?[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刘淼;八十岁的《雷雨》不曾老[N];中国文化报;2014年
4 靳海舟;如何评价《雷雨》公益场上观众的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5 何勇海;《雷雨》成“雷剧”?[N];团结报;2014年
6 马以鑫;《雷雨》何以遭遇笑场[N];文学报;2014年
7 马达;话剧《雷雨》遭笑场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邱唐;看《雷雨》,不准笑?[N];解放日报;2014年
9 安琦 市政协委员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雷雨》演出笑场折射出什么[N];联合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蓓蓓;万方:《雷雨》历经80年生命力依旧旺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雷雨》(节选)教学内容及语文核心教学价值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倩;论《雷雨》修辞翻译的语用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全稳;消解与重构[D];河南大学;2015年
4 夏登武;《雷雨》:多维接受视域中的变异[D];暨南大学;2008年
5 谭苗;从《雷雨》文本到《雷雨》舞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谭文慧;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雷雨》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7 任振翔;《雷雨》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晶;《雷雨》的文学解读与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宋智超;试分析曹禺作品《雷雨》中修辞手法的使用[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李广涛;借鉴与转化:《雷雨》与古希腊悲剧范式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5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38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