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外语科“一年多考”的背景、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pinion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4 on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for deepening the examination and enrollment, the foreign language subjec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egan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of the "one year's multi-test". This reform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aking the exams and gives them more opportunities to choose, but at the same time fac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ow to ensure that the candidates a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different exams? The "one year's multi-test" 's implementation i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ut can the negative impact be reduced after the launch? How to address the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e year's multi-test", the provinces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volume and quantity of the test paper, and how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se different demand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estion ban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教育部考试中心;
【分类号】:G63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志明;;一年多考背景下分数等值的意义和方法[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年12期
2 苗学杰;;英国大学招生考试“一年多考”的制度设计、社会争论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3 李光明;关丹丹;;关于题库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考试;2014年09期
4 温忠麟;;高考改革:政策公平性与技术相容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02期
5 章奎;;命题管理者控制试题难度的方法[J];中国考试;2012年09期
6 亓鲁霞;;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近期研究与未来展望[J];现代外语;2012年02期
7 刘庆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考英语科的发展情况[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4期
8 杨惠中;桂诗春;;语言测试的社会学思考[J];现代外语;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丽丽;;CET-4改革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反驳效应——以邵阳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16年18期
2 王初明;亓鲁霞;;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看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J];山东外语教学;2016年04期
3 张薇;;雅思测试对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正面反拨作用及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4 李清华;;语言测试的公平性检验框架[J];现代外语;2016年04期
5 杨志明;;计算机化多阶段自适应测试探析——以《中国青少年学能发展量表》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年08期
6 王璐;赵博涵;;英国大学入学考试的现状与改革趋势[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年06期
7 张卫;;关于高考外语科“一年多考”的背景、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07期
8 谢赛;陈贺文;;1998—2015我国语言教学中的测试研究——基于205篇CSSCI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外国语文;2016年03期
9 刘恩泽;;借鉴科举智慧 推进高考改革[J];中国领导科学;2016年S1期
10 周蓝;;阅读能力的测试与提升——首届“外研社杯”全国阅读大赛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6年4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明;;高考原始分合成:问题与改进思路[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年10期
2 杨志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化中的风险及其规避办法[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年09期
3 罗冠中;温忠麟;;十年磨一剑:香港考试改革及教育测量理论与技术在其中的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2年05期
4 温忠麟;罗冠中;;模块化科目考试的分数转换——以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为例[J];中国考试;2012年09期
5 李光明;;落实《纲要》精神 促进高考与基础教育协调发展[J];中国考试;2012年02期
6 李光明;;如何做好题库建设——来自英美考试机构的启示[J];中国考试;2011年12期
7 黄大勇;;构建语言测试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J];现代外语;2011年03期
8 温忠麟;罗冠中;;高考分数的转换、校准和合成[J];中国考试;2010年11期
9 付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视听说教学的反拨效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10 陈茜;;语言测试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基于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一项调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金科;高考能力考查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两难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3 靳书启;减负·高考改革与大众化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11期
4 裴世柏;高考内容改革浅议[J];教育评论;2000年03期
5 周远清;深化高考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J];人民教育;2000年12期
6 程岭红,王振勇;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J];教育探索;2000年11期
7 翟伟;龙门难越?!──“过来人”看高考[J];思维与智慧;2000年06期
8 ;高考改革需要改革会考[J];教学与管理;2000年12期
9 周远清;实现高考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19期
10 蒋国华;高考改革四策[J];中小学管理;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世晔;冯伯麟;;高考改革社会调查[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朱华山;朱金陵;冯用军;;高考作为大规模测验实践中的公平与效率探究——以云南高考30年历程为例[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刘海峰;;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钱钟;;实践是高考改革的试金石[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5 黄锦章;;广东高考改革初探[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6 戴家干;;公正公平,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7 桑自澍;;我国高考改革的几个成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王极盛;;高考成功规律的探讨——论心理素质在高考中的作用[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9 袁寅生;邵桥珠;;理性认识高考应如何改革——兼与宋晓梦先生商榷[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谢开润;;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戴家干;高考要改革而非“革命”[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范华关;明晰高考改革最终方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覃红霞;高考与素质教育水火不相容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熊丙奇;高考不再“性命交关”之后[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徐光木;高考,你三十而立了吗[N];法制日报;2007年
6 叶雷;高考改革须坚持四大原则[N];法制日报;2007年
7 朱振国;高考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指挥棒”[N];光明日报;2007年
8 杨绍福;高考改革方案应通过讨论达成共识[N];光明日报;2007年
9 郭之纯;高考改革不能简单地“一变多”[N];工人日报;2006年
10 志灵;高考改革:别脱离公平性空谈素质考核[N];解放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和生;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李峻;我国高考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吴根洲;高考效度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周楠;公共政策过程理论视阈下中国异地高考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刘清华;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延朝;我国高考改革预期目标实现及其偏离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丽;春季高考的理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晓丹;1977年恢复高考政策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红兵;试论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于忠英;借鉴科举智慧 推进高考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程玲;近五年(2010-2014)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必修内容)量化统计研究(除上海卷外)[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胡春艳;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内容整合[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姚红艳;基于云南省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的教学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程莉霏;2010-2014年高考福建生物卷的评价与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付艳明;分析高考物理试题以提高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2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1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