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范例教学培养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初探
发布时间:2019-10-23 13:13
【摘要】: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而衡量人才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创新能力。本文试图研究通过运用化学范例教学模式来而培养高中生的化学创新能力,采取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抽样调查法、教育行动研究法以及案例法。本文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范例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相关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说,阐述了化学范例教学与化学创新能力的概念。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如何运用范例教学培养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1、介绍了化学范例教学的实施要求;2、详细叙述了范例教学与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3、进行了实证研究;4、提出了通过范例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策略;5、在教学期间,进行了运用范例教学培养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行动研究,编写了一份运用范例教学培养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课堂实践教案——《盐类的水解》,学生反映不错,效果较好。第四章是结语,通过笔者一个学期的研究发现,运用范例教学法,高中生的化学创新能力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图文】:
逦逦,逡逑图4-6第五道能力测试题的有效作答人数统计对比逡逑Figure4-6邋The邋statisti的邋contrast邋in邋化e邋number邋of邋effective邋answer邋to邋the邋fifth邋ability-test逡逑通过柱形图数据分析,可W看出受试者在被试后创新能力水平总体有提高。第逡逑一题与第H题难度相对较大,故有效答题人数均低于其他题。跟访表明:前测第一逡逑题的有效作答还受到特定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剂都有哪些"的限制,,后测第逡逑一题则存在部分学生因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而导致的表述不完整、不严密等现象,使逡逑有效作答数下降。第二题出现数据倒挂现象,笔者认为送主要是由于两题难度存在逡逑较大差异导致。但限于学生受试时的知识面及能力水平,在考察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逡逑面的创新能力时,研究者选取试题的范围受到诸多限制,导致了难度控制存在失衡。逡逑第H题是预设中唯一涉及到受试者批判能力的题目
图4-12现行的S套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中的经典范例数量比较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8
本文编号:2552119
【图文】:
逦逦,逡逑图4-6第五道能力测试题的有效作答人数统计对比逡逑Figure4-6邋The邋statisti的邋contrast邋in邋化e邋number邋of邋effective邋answer邋to邋the邋fifth邋ability-test逡逑通过柱形图数据分析,可W看出受试者在被试后创新能力水平总体有提高。第逡逑一题与第H题难度相对较大,故有效答题人数均低于其他题。跟访表明:前测第一逡逑题的有效作答还受到特定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剂都有哪些"的限制,,后测第逡逑一题则存在部分学生因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而导致的表述不完整、不严密等现象,使逡逑有效作答数下降。第二题出现数据倒挂现象,笔者认为送主要是由于两题难度存在逡逑较大差异导致。但限于学生受试时的知识面及能力水平,在考察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逡逑面的创新能力时,研究者选取试题的范围受到诸多限制,导致了难度控制存在失衡。逡逑第H题是预设中唯一涉及到受试者批判能力的题目
图4-12现行的S套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中的经典范例数量比较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曾丹;;问题意识及其培养探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王茹;;国内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述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张伟远;;范例教学[J];教育评论;1985年06期
4 孙德成;试论化学范例教学法[J];基础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5 张景焕,张广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5期
6 赖华强;范例教学及其相关情况简述[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韦优琴;;“试误学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年18期
8 孟庆男,李晓辉;论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李玮;;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问题意识[J];新课程(上);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邹桂英;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巴新红;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小英;案例教学与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雷静;高中地理范例性教材编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2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5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