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学龄儿童课余托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18:04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各一、二线城市中,以公办非寄宿制中小学为中心,各类名为“小饭桌”“午托部”“托管班”的民办营利性学龄儿童课余托管机构开始逐渐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究其产生及“蓬勃生长”的原因,无外乎迎合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稳步前行,社会经济总量及增长速率的持续增长,国家义务教育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快速城镇化带来的非城镇人口的大量向城市迁徙以及社会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全社会层面渐渐浮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一定比例的学龄儿童,因为各自家庭这样或那样的实际情况,在课余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无人照管的情况,俗称“午托难题”或“三点半难题”。因此,提供接送、饮食、课业辅导服务和休息、娱乐场所的以代替家长照管课余时间段内学龄儿童的各类“托管班”应运而生。“托管班”的产生与发展也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特殊向一般基本规律,在其近二十年的“自由生长”历程中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必要性是受到社会需求充分肯定的,但是其自身同样存在着这样与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最终反映在了安全管理漏洞方面。近些年,随着涉“托管班”的各类安全事故、案件的频繁发生,以及衍生出的后续纠纷难以调解的新闻报道的逐渐增多,社会公众对其行业整体运营现状及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思考与重视程度正在渐渐加深。类似于“应不应该送孩子去午托部”“应该送孩子去什么样的午托部”“孩子被送去午托部会对其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午托部存在安全隐患该怎么办”的问题与探究越来越多的发生在众多家长的讨论、报刊、媒体、网络之中。政府、学界和社会舆论在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方面的的调查、分析、讨论、研究也在逐步跟进和深入,社会各界似乎都在试图找出一条破解“托管班”相关难题的途径。本文从深入剖析学龄儿童课余托管的相关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入手,全面发觉其存在的各类问题,在逐个探求原因及寻求对策的同时,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工具,力求探索出化解当前“托管难题”的协同治理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思棉;张燕华;;国内协同治理理论文献综述[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吴开俊;孟卫青;;治理视角下小学生课后托管的制度设计[J];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3 周伟;;跨域公共问题协同治理:理论预期、实践难题与路径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4 唐科莉;;欧洲国家“课后托管服务”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21期

5 郭毅萍;;美国课后托管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张娟妮;李赐平;;教育社会学视角下城市小学“托管”问题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7 李汉卿;;协同治理理论探析[J];理论月刊;2014年01期

8 孙萍;闫亭豫;;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3年03期

9 燕继荣;;协同治理:社会管理创新之道——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2期

10 苏晓海;;托管班现象折射出的新世纪社会变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曾晓东;;托管难题“倒逼”财政制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徐齐 ;陈敢 ;谢国林;;托管班一夜倒闭[N];浙江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2589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89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4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