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14:46
【摘要】:如果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用钟表的12个时刻来表示,可以说人类社会是在11:58或者11:59进入了信息时代。从信息技术产生的短短十几年来看,我们的生活方式遭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毫不夸张的讲,一切与信息技术“沾亲”的术语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上个世纪末,一个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有用信息的人,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是一个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而现在,一个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不仅仅是能够获取信息这么简单。初中是人生个体学习和思维方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有利开阔学生眼界,增加获取知识的途径,能更好的满足学生成功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将视线聚焦到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研究这一基础研究领域。本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提出和验证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首先,梳理了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操作性定义;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自身应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认知与教师对学生应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期待,构建了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其次,依据构建的结构模型与时代发展需求,开发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测量问卷,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来验证问卷结构的合理性,从而说明结构模型的合理性;最后,依据访谈和数据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提出提升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与建议。通过上述四部分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操作性定义即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对计算机等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具有对信息管理、表达、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并具有在数字化环境中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满足自我学习需求、个人的成功发展。2.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该模型主要由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评价能力及数字化学习能力六个维度构成。其中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由硬件设置与操作、软件安装与操作、网络配置与管理及编程能力四个子维度构成;信息管理能力由信息下载、信息存储、信息上传三个子维度构成;信息表达能力由制作媒体作品、信息审美、信息创新三个子维度构成;信息交流能力由信息沟通、参与社会讨论、信息免疫三个子维度构成;信息评价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判断、信息询证三个子维度构成;数字化学习能力由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三个子维度构成。3.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测量问卷基于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进一步编制了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测量问卷。通过咨询专家与探索性因子分析,最后形成包含45道题项的测量问卷。该问卷经一系列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在调查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情况时可供参考使用。4.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与建议依据访谈及数据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本论文主要从更新固化的认知结构、数字化“硬”环境持续建设、数字化“软”持续建设及注重信息技术课堂正规化等角度提出策略与建议。
【图文】:

主要内容,信息技术能力,初中生


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为评价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提供研究验证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的方法是,评的有效性来验证结构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将依据初设计开发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评价量表,对评价量表,,来验证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建构的合理性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模型与访谈、调研时出现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学校提出提升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与建议。内容目标,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如图 1力结构模型是开发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评价工具的基构模型和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结果是提出初中生础,反过来讲,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评价工具的开发

路线图,路线,信息技术能力,初中生


来完善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来验证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卷结果了解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现状。方程模型法。结构方程模型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变量间内在的结构关系来验证某种结构关系或模型的假确。本研究使用 AMOS24.0 软件,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术路线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斐然;周天驰;张俊颖;钱呈秋;刘国萍;;量表(问卷)信度、效度评价在我国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7期

2 辛士波;陈妍;张宸;;结构方程模型理论的应用研究成果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5期

3 冯婧;;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年04期

4 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5 陶媛;;芬兰启动新项目为儿童学习计算机编程提供机会[J];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05期

6 喻玲;;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21期

7 赵勇;;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年20期

8 南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9 袁勤俭;;数字鸿沟的危害性及其跨越策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年04期

10 吴正荆;孙成江;;国外信息素养研究的发展轨迹及主要成果[J];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晓卉;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路向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蓉;宁夏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素养评估研究[D];宁夏大学;2017年

2 金丽琴;高一学生信息素养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邓海燕;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4 邹艳丽;西部农村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范留平;高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构成及其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奕;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5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65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6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